老校门外的青砖小院,绿萝垂檐,木窗斑驳——蟠园这名字,总藏着几分旧时书卷气的温润。每逢校友相约,围坐于此,满桌笑语里总少不了那道压轴暖香:客家酒酿烙饼。它不似珍馐张扬,却如故友重逢,以质朴熨帖暖了所有怀旧心肠。
这道烙饼的灵魂,深藏在后厨那一缸琥珀色的陈年酒酿中。老师傅每日清晨取用,看酒酿汁水如蜜般浓稠流淌,与优质麦粉轻柔交融。指尖揉捏间,酒酿中天然酵母悄然唤醒沉睡面筋,在温润的湿度下缓缓发酵,时间赋予面胚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待面团呈现匀称细密气孔,方在案板上轻巧擀开,薄厚间藏着几十年功力。平底锅底刷一层薄油,面饼滑入的瞬间,“滋啦”声是美食最动人的前奏,烟火气裹挟着甜香瞬间升腾。
甫一上桌,烙饼的色泽便勾人驻足——金黄油亮的饼面,被烙制出深浅不一的琥珀色虎斑纹,边缘微焦蜷起,脆意呼之欲出。凑近了细看,饼面上竟密布着发酵留下的细小孔洞,如微缩的蜂巢,这是酒酿生命力绽放的印记。而那清雅甜香更是难以忽视:新麦烘焙的暖意打底,客家米酒特有的甘醇芬芳如丝如缕缠绕其间,热力催逼下,酒香愈显清扬,毫不霸道,却执着地萦绕鼻端,勾起无限食欲。
趁热入口,齿尖率先感受的是外层令人愉悦的薄脆,仿佛咬碎一层甜蜜的焦糖壳。紧接着,内里质地倏然转换——惊人的绵软湿润瞬间包裹味蕾。酒酿的魔力在此刻尽显: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清甜,更赋予饼芯一种温柔弹韧的筋道,似云朵般蓬松,又带着微微嚼劲。甜度含蓄内敛,是谷物与酒液共舞后自然析出的清甜回甘,绝无腻人之感。偶尔咬到酒酿中软糯的米粒,更是舌尖的意外惊喜。
这烙饼最妙之处,在于其温润平和的包容力。它清雅的甜与微醺的酒香,恰如其分地中和宴席间浓油赤酱的厚重。席间无论啜饮清茶,还是品尝店内招牌的客家三杯鸡或山泉豆腐,它都能完美适配。饱食佳肴后拈起一角烙饼,清甜微润的滋味恰如一股山涧清流,悄然涤荡味蕾,令人神清气爽。圆形的烙饼上桌,众人分而食之,分享的乐趣更添一层校友情谊的暖意。
这份温润的甜香里,藏着客家人化平凡为神奇的饮食智慧。以酒酿代酵母,是祖先对谷物转化的深刻理解与珍惜。那微醺的甘甜,是时光对米粮的温柔点化,亦是土地最朴素的馈赠。在蟠园喧闹而温馨的校友聚会中,这质朴的烙饼超越了食物本身。它升腾的香气里,仿佛蒸腾着旧日校园里的晨光、球场上奔跑的汗水、图书馆窗前的树影婆娑……无需言语,熟悉的醺香里,所有青春往事便重新清晰鲜活。
当烙饼的暖香再次在席间弥漫,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时光回廊悄然开启。无需刻意追忆,舌尖的微醺清甜自会牵引思绪,那些青涩而闪耀的日子便纷至沓来。所谓校友情谊,或许就如这酒酿烙饼——经时光发酵,初尝清甜质朴,回味却愈发绵长悠远,温暖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