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酥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
01
追溯传说
相传其起源与唐代名将程咬金有关,据说他早年以卖烧饼为生。有一次因为烧饼做太多收摊时还没卖完,想着第二天继续卖,又担心烧饼变质,就将烧饼放在炉边上,让炉温持续烘烤。第二天起来一看,烧饼不仅没有变坏,反而将烧饼里的肉油烘干而出,饼皮变得更加油润酥脆,一出摊就被人一抢而空。后续他又将烧饼的做法加以改进,制出的酥饼圆若茶杯口,形似蟹壳,面带芝麻,两面金黄,加上干菜肉馅之香,更有特殊风味。
随着烧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随着创始人程咬金功成名就,这种小吃也随之声名鹊起。后来这种酥饼的做法代代相传,逐渐成为金华地区的标志性美食,并流传至今。
02
地域特色
以上是传说,没有实际记载为证,但是关于金华酥饼的历史悠久,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据《金华县志》记载,当地民间早有以炭火烘烤面食的习俗,至明清时期,酥饼制作技艺逐渐成熟。金华酥饼形若蟹壳,每层扁薄如纸,皮面金黄,表面布满芝麻,酥脆异常。馅心油而不腻,香浓味美。一直以来备受历代当地百姓的喜爱,历经千余年的传承发展更是融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地人茶食与节庆馈赠的必备食品。同时也成为当地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金华地区知名传统食品,也是当地对外的美食名片之一。
03
制作工艺
金华酥饼独特的制作技艺,成就了其酥松、香脆的口感特点。主要以面粉制作外皮,以梅干菜、土猪肉为馅,搭配菜油等配料,制成后“表里酥脆、咸鲜交融”。
其中的咸,来自梅干菜,又名“霉干菜”和“博士菜”,是将蔬菜用盐腌制后再晒干后制作而成,这种咸味带着蔬菜的清香,为酥饼增添了独特风味。而其中的鲜则主要源自于肥瘦相间的猪肉,一般选用当地所产的两头乌,经过调味增添鲜味,炙烤之后,油从内馅深入到饼皮中,更是让酥脆的表皮香气四溢。
金华酥饼需要经过包含和面、擀压、贴炉、擦酥、摘胚、包馅、刷饴、撒麻、烘烤等在内的十余道工序方可制作而成。首先在面粉中加适量温水,搅匀后摊开晾凉,再放入适量的酵面,和成面团揉匀揉透,分成同等大小的面块,擀成面皮。制馅则是将猪肉剁碎,加入梅干菜末以及其他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将馅料包入面皮里,制作成饼坯。再将饼坯贴到烤炉里,待烘烤到酥脆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