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桂林山水
图/文 唐鼎华
1.看到漓江了。我们沿着江边的小路紧跟着导游快步走向码头,好几条漂亮的游艇紧靠在码头一侧,上上下下的游客如织。码头四周的小商贩、小吃铺、水果摊生意兴隆,叫卖声,询问声,寒暄声,一路声声嘈杂。喧嚣中导游直着喉咙指挥着自己的队伍上游船,“无锡的阿姨、老伯往三号码头登船,慢点,小心!紧跟着……”旅游的团旗被江风吹得哗啦啦,也凑着热闹。
也许急匆匆地要紧上船而心不在焉,从人缝中看到漓江的第一眼没有被惊艳到。
2.上了滢峰号游艇,落座到指定的位置后才心定气闲。服务人员上了茶,品了一小口,四溢的清香让心绪宁静了许多,扭身回头看着一边落地窗外的景象。漓江,噢还有江边的山,它们也像转身回头一般向我们致注目礼。
3.“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似口头禅般的妇儒皆知,好到怎样的程度让没去过的人充满着遐想。记得孩提时耳朵里就钻进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上了学才知道甲为“好”,也是第一之意。每当有人赞美桂林山水如何如何,又像催你快去看看桂林。一年又一年,错过了几次与她相见。
4.人爱山水,由此与桂林有缘,和桂林山水的约会总算付诸行动了。现在脚下已经感受到漓江水的晃动,手也触摸到了贴在窗玻璃上的山水身影。
船开了,桂林山水画卷般地徐徐拉开,让你尽情欣赏。
山水是山与水的组合形象,“同步”的双眼无法分工他看山你看水,还得靠头颈腰身看上看下。也许是视距短,江面窄,船贴近山脚时,抬头仰视才能见到山顶。
5.漓江边的山蛮陡峭的,直上直下与流淌的江水相互映衬,张扬着各自的对立与和协。一座座秀丽婀娜的山峰,扭动身躯前倾后仰高低错落相互配合,舞蹈般地展示着她们的美妙。满山绿油油的树林裹着浅赭石色的岩石,似乎是少女的衣衫里露出了那么一点肌肤,山脚下粉亮的卵石滩又似长长的秀腿。一阵云气过来,飘飘渺渺中她们是仙还是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漓江的水不急,只有水波没见浪,水中没有礁石更没见浪花。只有潜伏在水中的水牛偶尔从水中冒出来吓你一跳,露出的牛屁股本以为见到礁石了,一会儿却冒出了牛头。
7.镜子般的水面倒影着静静的山峦,顺流而下的一条竹筏如剪刀般地把她们拦腰一分为二,又像画出一条泛着天光的银色水线。闲坐在竹筏上的渔夫带着宠爱的白色鱼鹰,架着别致的魚网悠然自得,令人神往……
漓江两岸有人烟地方,岸边有菜田,山腰有农舍,石滩上有成群的鸭子,偶尔远处鸡鸣狗吠像奏起一首田园歌曲,飘荡在水边山间。
8.现在开发山水旅游资源的人多了,江边的农家乐,摄影基地,吸引着小青年来踏青、垂钓、拍照,渔民改行做了导游,鱼鹰与鱼船、竹筏成了背景与道具,三三两两的帅哥美女穿着唐装,手拿团扇或油纸伞成了绿水青山的点缀。
9.没有人烟的纯山纯水表面上冷冷清清,反尔张显着山水自身的泰然自若。云雾缭绕着山腰,山峰像飞出来游玩一般,瀑布哗啦哗啦唱着小调,江水却瞌睡般地默默流淌,只有水波扭动着山的倒影,嬉戏快乐。
游客们也不甘寂寞,看着奇峰怪石偏要揣摩出一匹马或一只猴,或憶想着什么仙女……。
船在前进,窗口露出的漓江景像,一会儿一个样的变化着……
10.品着茶水回味前二天在热气球上往下一览无余式的眼中桂林景象,和坐在船上观赏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说到热气球,从踩着软梯往气球上爬,再抬腿跨进挂着的吊篮中,有些不适应地一晃一晃找不到平衡点。刺激中开始进入到难以言表的紧张、害怕又兴奋的状态,抬头见吊篮顶端与气球的连接处,制热器发出的火舌跳跃着,并发出哗哗的轰鸣声,当球囊内的空气被加热后,此时热空气的重力小于了浮力,从而带动气球上升。
11.热气球真热!制热气的热量也让自己的肩膀、头顶开始热呼呼地发烫,当感觉到手脚冒汗时,心里的紧张才慢慢地舒缓过来。气球爬升到大约到数百米的高度,眼前的世界变了样。第一次全身心地体验着天上那个巨大的气球吊着的大篮子里有我在的新鲜感,童心般的好奇“品”着别样的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俯视中,桂林山水摇身一变,如盆景一般的腔调媚惑着你,那些由“大”变“小”的形象让你痴迷。
气球向前移动,很平稳,眼下山水中的建筑、车辆、船只变得像玩具那样可爱,视觉的“假象”魔幻般地捉弄着你,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企图摆弄它们,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让这些“玩具”东跑西走,这种傻乎乎的作为自己也好笑。也许人对突然超出某个概念中的形象会引发惊叹,还是不可思议的坐着热气球“冒险”而兴奋,喜滋滋地从口中到心里说不出的享受,好奇、刺激也算是美感的前奏吧!
12.快到饭点了,导游说船上准备的自助餐要晚些,建议我们点二道船菜先尝尝鲜,这无疑是生意经。漂亮的服务员小姐推荐漓江鱼芝麻剑:芝麻剑像鳗鱼无鱼鳞,肌肤有黑色斑点,是漓江四大名鱼之一。其肉质细腻,上口有芝麻香!嫩滑不油腻,而且没有小刺。我俩听得口水也出来了,欣然点了此道美味。
芝麻剑个儿不大不小,完整的横放在长条瓷盆中,清蒸的手法还保留了鱼身上的花斑点,加酱汁、蒜末的衬托,卖相蛮好。
我们用茶代酒,两人碰了一下杯,开吃!下筷子时还有点不忍心,虽然没见此鱼在水中优雅的泳姿,却也想象着最后如何游到了我们的肚子里去。
平时吃鱼养成了小心翼翼的习惯,虽此鱼刺不多,但万一刺到就麻烦了。细嚼着江鲜芝麻剑,又回味着这二天的桂林之行,思绪乱飞。
13.那天到桂林迎接我们的地陪是位个子不高的广西苗家阿哥,一口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很憨厚的样子。上了大巴车,讲了行程安排及注意事项外,特意告诉大家今晚有个欢迎仪式。
车在一家酒店停下,见灯火阑珊处身穿瑶族服装的阿哥阿妹唱着山歌吹着竽出来欢迎。虽没有村寨的背景,在高楼大厦下由她们与特殊的歌声营造的异乡风情让人欣喜。落座后,锣鼓声中的瑶族阿哥阿妹在小舞台上载歌载舞,欢迎仪式开始。表演中有一项互动环节名为“高山流水”,实际是瑶族阿妹走下舞台入席(酒桌)进行劝酒。三个满头银饰身穿大红色镶嵌绿花边服装的瑶族阿妹,化着浓妆喜笑颜开地迎面而来,笑容中红唇白齿一晃一闪,一扭一扭舞姿样的碎步让身段的曲线起伏荡漾。她们双手举着酒壶由高到低,一只酒壶往另一只酒壶倒酒,一层一层像山上的泉水,最后流到游客口中,蛮具观赏性。被劝喝酒的男宾经受不住贴近身体的阿妹从语言到肢体动作的劝诱,一杯接一杯喝酒有点吃不消,或许是少数民族人的大方泼辣,阿妹们先一碗一口主动地干,或自己不能输给女子的被动心态,还有一边同伴的起哄及瑶族少伙吹竽助兴而不好意思不喝,还好酒是米酒,可再多喝二杯不知是否会醉了。在感受少数民族的热情中桂林山水的美也许还在酒中,还在人美、歌声也美之中。
14.“大家好!大家好!快到黄布滩了”,呼喊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游轮上的服务员小妹手上拿着99年版的二十元人民币,告诉大家过一会与人民币上的图象相一致的景点就要到了,请大家上景观台观看。估计很多人做过功课,手里都拿着人民币上观景台,去寻找相应的景观。看着一个个兴高采烈样子像去买什么好东西似的。
观景台上更热闹,排着队等候着与人民币一致的背景拍照,我和夫人也学着别人,手中拿着20元人民币来了个合影,是凑热闹还是审视这里有什么特别的美,也许是另一种寻开心。
15.过了山峰,观景台上的人散尽了,我倚靠栏杆扫视着四周的桂林山水不想走开。夫人留下我发呆,给了一个人单独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相处的机会,疑惑中傻乎乎的地看着山和水的移动。是江面上的风还是山里的风?一阵一阵地抚摸着脸颊,触碰着手背,拨弄着头发,好像帶着什么信息传送到鼻腔、又钻进耳朵,还回味到口腔。咀嚼着温润和清涩,目光与山水是撞击还是相拥或是飘过?游艇继续前进着。
16.斜阳让景色变得柔和了起来,一面的山顶留着一抹金色阳光,往下的山腰一片青灰色。到山脚了,颜色越来越暗,而江水却泛着天光越来越亮。
“咔嚓!咔嚓!”噢,旁边来了一对恋人在拍照。女孩变化着苗条又玲珑的身姿,甜甜的笑容情意绵绵,四周的山水好像被感染一般柔柔地默默地配合着……
2025年唐鼎华写
唐鼎华
唐鼎华,1958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82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组委会委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
1992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200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观察与思考》、《感受与语言》,200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创意课堂》,200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插图设计》,河北出版社出版《唐鼎华作品集》,香港中艺画廊举办《唐鼎华国画作品展》,2009年常州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2010年江西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201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素描基础》,2013年出版《新概念设计漫画》,2014年作品《无锡老百业》、《天下惠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5年《美术》第二期发表美术作品《天下惠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欣赏》,《木偶戏》参加全国首届插图展,《女红军故事》参加全国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童年旧事》获“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大赛优秀奖,2018年《洛神赋》参加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钱绍武艺术馆举办《唐鼎华中国画小品观摩展》,2019年《童年的货郎担》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擦一下镜子照见童年》参加全国第六届架上连环画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擦一擦镜子,照见童年》,《唐鼎华作品》参加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2020年4月26日《劳动者的风采》发表在人民日报,12月27日《冬趣》发表在光明日报,2021年《南疆的一天》入选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2022年3月在无锡美术馆举办《童年——最柔软的记忆 唐鼎华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