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葱茏的树木、色彩明艳的花卉、林荫下的小路……这些由城市零散空地或碎片化土地改造的“口袋公园”,让辽源市民推窗可见满眼苍翠,出门便能在游园漫步,尽享惬意生活。近年来,我市聚力实施“口袋公园”及游园覆盖工程,持续加大建设力度,这些小巧玲珑的公园不仅不断刷新着城市“颜值”,更逐渐成为市民“乐享自然”的新地标和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位于长寿街和人民大街连接处的梨花园,作为我市最早建设的“口袋公园”之一,园中葱郁的绿植错落有致地分布,大理石甬路蜿蜒其中,配置的凉亭和仿木纹长廊为附近居民提供了驻足观景的舒适恬静休闲空间。
家住附近的市民王福贵常常来这里遛弯,还会和邻居们围坐在凉亭下棋聊天,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说:“这个梨园建得真不错。我们没事儿就下楼遛遛弯、锻炼锻炼身体,特别开心!”
家住梨花园附近小区的市民胡凤芹对此也颇有感触。她说家门口的小游园已然成了她每天必去的“打卡地”,她觉得生活非常幸福。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市将目光投向了高楼间隙的零碎地块、废弃多年的闲置空地,甚至是排污沟改造后的闲置区域。这些曾被遗忘的边边角角,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居民家门口的“微乐园”。特别是近两年新建的城投集团北游园、颐和人家旁游园,通过精心栽植的多层次绿色景观,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休闲体验,成为我市新建“口袋公园”的生动注脚。
市园林管理中心绿化办公室苏洲说:“我市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口袋公园及游园绿地,通过实施拆墙透绿、拆围建绿以及裸土复绿等方式,将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公共空间。目前,我市已建成30余处‘口袋公园’。”
现今,“口袋公园”及游园绿地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游园里,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聊天已成日常“营业”场景,其乐融融。这些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绿色空间,已成为居民交流互动的新平台。
苏洲说:“我们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进行建设,不仅保留了原本的树木,还结合不同区域特色进行了差异化规划设计。这些游园面积虽然大小不一,但因其小巧多样、环境优美、方便群众使用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从“见缝插绿”到“推门见景”,我市用一个个小巧精致的游园,装下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民生温度,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绿意盎然、幸福美满。
来源:辽源日报
初审: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