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
近期成了温州人餐桌上的“热门”
但这份来自海洋的美食
善用可养人
误食则伤身
近日,消化科门诊来了一位病人小张,自诉吃了梭子蟹后出现胃部胀痛,腹内“翻滚”,还出现了腹泻。医生询问发现,他在吃蟹时同时食用了大量西瓜。西瓜性寒凉,与寒性的梭子蟹同食,寒性叠加,导致脾胃虚寒。经服用午时茶调理并注意腹部保暖后,当天小张症状就明显缓解。
梭子蟹膏肥味美,富含优质蛋白、硒元素及维生素B12,营养价值高。中医认为,梭子蟹性咸寒,归肝、胃经,具清热滋阴、活血散瘀、续筋接骨之效。
梭子蟹的饮食禁忌
●忌配寒凉果蔬,如西瓜;
●忌配冰镇饮品、烈酒,冷饮易引起寒刺激,导致胃肠痉挛,引发急性胃肠炎;
●忌配烈酒:白酒过于辛燥,可能引动蟹的“发”性;
●忌配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增加脾胃负担;
●绝对不可与柿子同食, 蟹肉中富含蛋白质,柿子富含鞣酸,两者相遇易形成难以消化的“胃柿石”,引发剧烈腹痛、呕吐,甚至梗阻,风险极高!
如何驾驭这份“寒中鲜”?
食用方法与饮食搭配是关键!为您推荐四招巧妙化解寒凉之性:
1. 蒸煮为基,药香入馔:
清蒸可保留蟹肉90%的营养,蒸煮时蟹腹铺姜片,蒸锅水中撒紫苏叶,姜之辛温与紫苏解鱼蟹毒之效共抵寒气。
2. 蘸料点睛,温中双绝:
姜醋汁:米醋30ml +生姜末15g +红糖5g,醋助消化,姜温中散寒;
黄酒佐餐:温饮花雕酒(40℃为佳),活血通络,驱散蟹寒。
3. 热烹爆炒,香辛为盾:
葱姜爆锅后猛火快炒,借花椒、辣椒、大蒜等温性调料中和寒气。如葱油梭子蟹以姜片、老酒共蒸,热油激香葱花,温寒相济。
4. 餐后暖饮,固护脾胃:
食毕饮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颗煮水)或红糖姜汤,暖腹祛余寒。
不慎同食,速用中医解寒三法
1.姜汤救急:
老姜30g拍碎+红糖20g,煮沸10分钟热饮,暖胃散寒力最强。
2.热敷神阙:
粗盐炒热布包,敷肚脐(神阙穴),寒痛立缓。
3.推经驱邪:
沿胃经自上而下推按足三里至解溪穴,配合艾灸中脘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忌喝热水!温差过大致胃肠抽搐,水温需严格控制在40-45℃。
“同食异效”,注意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食疗理论认为,食材与进食者体质达到平衡,方可起助益健康的功效,反之则得不偿失。
宜食者:
1. 阴虚火旺者:平日觉得口燥咽干,烦热、夜间出汗;
2. 瘀血体质者:痛经、跌打肿痛恢复期,可适当多食;
3. 健康人群浅尝1-2只/次,佐姜醋。
忌食者:
1. 脾胃虚寒:手脚冰凉,容易怕冷,食欲不振,进食少易产生饱腹感,大便稀溏;
2. 孕妇应谨慎食用,蟹爪活血恐动胎气;
3. 痛风、高尿酸者不宜吃,蟹嘌呤含量高,易诱发痛风发作;
4. 过敏体质者,尤其是海鲜蛋白致敏的人群,不宜食用;
5. 儿童老人脾胃弱,每次食蟹勿超半只。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梭子蟹若未彻底烹熟,易携带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若食用后出现持续腹痛、反复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则需立即就医。
最后,祝愿大家享受美食的同时,找到“正确搭配”,助益身体健康。
来源|叶露
编辑|如意
审核|甘桦 林立 林雪冬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作为诊疗依据。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