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不说别的,就昨天早上那事儿,我现在想起来还哭笑不得。本来想着煮三个鸡蛋,配着豆浆当早餐,结果水刚烧开没两分钟,就听见锅里 “砰” 一声,我还以为是锅要炸了呢!赶紧跑过去掀锅盖,好家伙,俩鸡蛋壳直接裂成蜘蛛网,蛋白都煮成飘在水里的小云朵了,就剩一个孤零零的还完好,你说气人不气人?
后来我跟我妈吐槽这事儿,我妈还说我 “笨”,说她煮了几十年鸡蛋,从来没这情况。我问她咋煮的,她才慢悠悠说:“水开了不知道转小火啊?那水跟疯了似的滚,鸡蛋在里面撞来撞去,能不破吗?” 我当时还不服气,寻思不就煮个鸡蛋嘛,火大火小有啥区别?结果今天早上试了下转小火,还真没破!
说起来也怪,之前我总觉得煮鸡蛋是最简单的事儿,冷水下锅,等着水开就行。有一回赶时间,水没开就把鸡蛋扔进去了,结果煮了快二十分钟,蛋壳倒是没破,里面蛋黄都干得跟沙子似的,嚼着剌嗓子。还有一次,我怕鸡蛋不新鲜容易破,特意选了刚从超市买的土鸡蛋,结果水开了没转火,照样破得一塌糊涂,当时我还以为是鸡蛋质量有问题,差点去找超市说理。
直到今天早上,我盯着那锅转了小火的水才看明白 —— 小火的时候,水里就冒小泡泡,慢悠悠的,鸡蛋在里面也不怎么动,就轻轻晃两下。不像大火那样,大泡泡 “咕嘟咕嘟” 往上窜,鸡蛋在里面跟被人踹了似的,一会儿撞锅边,一会儿撞另一个鸡蛋,那蛋壳再硬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我还特意用筷子碰了碰鸡蛋,感觉它在小火的水里特别稳,跟躺在棉花上似的。
对了,煮的时候我还犯了个错 —— 一开始没洗鸡蛋!我妈看见又说我,说蛋壳上有泥有灰,不洗就下锅,脏东西都进水里了。我赶紧拿出来冲了冲,再放回去的时候,手一滑,鸡蛋 “咚” 一声掉锅里,我心都揪紧了,生怕它破了,还好小火够温柔,它居然没事!
煮好之后我还没立刻捞,我妈说焖两分钟再捞,不然里面可能没熟透。我就等了两分钟,捞出来用凉水冲了冲,剥壳的时候特别好剥,不像以前,壳碎得跟渣似的,还总粘在蛋白上。咬一口,蛋清嫩嫩的,蛋黄刚凝固,一点都不干,比外面卖的茶叶蛋还好吃!
你们说这事儿怪不怪?就一个转小火的动作,煮鸡蛋的成功率居然差这么多。以前我还不信老一辈的经验,现在算是服了。你们在家煮鸡蛋有没有过类似的糗事?比如把鸡蛋煮成 “蛋花汤”,或者煮太久蛋黄都发绿了?要是有啥别的小技巧,也别藏着掖着,评论区跟我说说,咱下次煮鸡蛋也能少走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