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早晨总是热闹的,街边小摊的烟火气里少不了煎饼果子的身影。本地人偏爱简易版的做法,省去了繁杂的步骤,家里厨房也能轻松复刻。一张薄面皮打底,磕个鸡蛋摊开,趁着蛋液未凝固撒上葱花和芝麻,香气一下子就窜出来了。翻面后刷层甜面酱或海鲜酱,放两片生菜,再夹根脆油条,对折几下就能出锅。讲究些的会加火腿肠或肉松,但老广更在意的是面皮的柔韧和油条的酥脆,咬下去要有咔嚓声才够地道。
家里的平底锅就能做,面粉调成稀糊状,舀一勺倒进锅里转圈摊平,火候是关键——太小面皮发黏,太大容易焦糊。鸡蛋要选新鲜的,打散时加少许盐调味,摊在面皮上能牢牢粘住不掉。酱料的选择很灵活,除了传统的甜面酱,沙茶酱、花生酱都能搭,有些人家还会挤点番茄酱增加酸甜口。生菜要选嫩叶,洗净后甩干水分,不然容易把面皮泡软。油条若是隔夜的,可以放锅里烘一烘恢复脆度,但现炸的当然最好。
这种家常版煎饼果子胜在随性,材料不齐时用馄饨皮代替面糊也行,没有油条就换成果子或薄脆。小孩子喜欢加芝士片,老年人往往要求少酱多菜。夏天配豆浆,冬天搭热粥,怎么吃都舒服。虽然比不上北方煎饼果子的层层叠叠,但胜在快手省事,从备料到上桌不过十分钟,晨起赶时间的学生党或上班族最受用。偶尔多煎几张,用油纸包着带去单位,中午吃还是温软的。
巷口摊贩的铁板总滋滋作响,但自家厨房飘出的香味更让人安心。广东人做煎饼果子不爱花哨,就像他们的生活哲学,实在最重要。金黄的面皮裹着翠绿生菜,咬一口酱香混着蛋香,平凡的日子也跟着亮堂起来。若是下雨天懒得出门买菜,翻出冰箱里的剩食材随便组合,又是一顿熨帖的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