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曾是因石油而兴、又因油尽而沉寂的工业遗址小镇。八百里瀚海戈壁,冷湖镇似乎与世隔绝。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冷湖镇成为理想的观星地,近年来,当地发展科幻特色文旅,让戈壁小镇焕发新的生机。
这是7月28日在冷湖镇境内拍摄的星空。
这是7月29日在冷湖镇拍摄的石油工业遗址(无人机照片)。
在青甘大环线旅游最为火热的时节,位于冷湖镇的黑独山正在成为绕不开的“顶流”。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山,而是一片海拔3000多米的黑色砾石台地,地表覆盖着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金属光泽,周围则是连绵的白色盐碱地,黑白交织,宛如月球表面。
7月30日,游客在冷湖镇黑独山景区游玩(无人机照片)。7月30日,游客在冷湖镇黑独山游玩。
2017年前后,有摄影爱好者偶然拍到冷湖的雅丹地貌和废弃矿区,独特的“末日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第一批游客。
7月30日,游客在冷湖镇黑独山游玩(无人机照片)。
游客的镜头,让冷湖从“无人问津”变成了“有人奔赴”。依托天文观测基地、黑独山、雅丹长城、石油小镇遗址等景点,冷湖着力打造天文科普游、自然风光游、人文景观游及盐湖工业游。现在每到旅游旺季,镇上的酒店、餐馆都供不应求。
7月30日,冷湖镇一家民宿的工作人员准备清理房间。
而在天文学家眼中,冷湖台址观测条件与国际顶级台址基本持平,是极佳的天文观测基地。2020年7月,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启动。目前,这里逐步成长为亚洲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为我国光学天文研究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这是7月29日在冷湖镇赛什腾山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无人机照片)。这是7月30日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无人机照片)。
据介绍,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已累计引进12家科研单位45台望远镜。一台台大型天文望远镜在赛什腾山上建成,宛如“巨眼”仰望苍穹。
7月29日,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老师为天文夏令营的学生展示小火箭组装。
依托戈壁奇景和天文资源,冷湖打造出火星实验室等一批“出圈”地标。暑假期间,前往冷湖参加天文夏令营的研学团络绎不绝。在无边旷野中发射火箭、在雅丹地貌中观测群星……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7月29日,参加暑期研学的小朋友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学习天文知识。
连续举办多届的“冷湖科幻文学奖”,更让这片土地成为科幻创作的新高地。 对科幻作家杨平而言,来冷湖,即是圆梦。“我的科幻写作缘自童年的星空,而在冷湖,群星布满整片天空,让我觉得无比震撼,这是一个神奇而又独特的地方。”杨平说。
7月29日,科幻作家杨平(左一)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与参加暑期研学的小朋友交流。7月29日,科幻作家杨平在冷湖镇“冷湖实验室”创作。
从石油废墟到星际梦境,荒漠星河之间,冷湖镇以科幻点亮文旅新场景,也为中国西北工业小镇的转型探索出一条充满想象力的新路径。
这是7月30日在冷湖镇天文观测基地附近拍摄的星空(堆栈合成照片)。
记者:张龙、齐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