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旅游学会年会"是文旅领域的智慧盛宴,汇聚学界、业界精英,共探行业趋势、破解发展难题。这里不仅是前沿理论的碰撞场,更是创新实践的孵化器,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引领文旅融合新征程!
8月3日,第七届全国旅游学会年会在海南省隆重举行,其中“海洋文旅深度融合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话题备受瞩目。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先生作为特邀专家出席活动,并围绕海洋文旅深度融合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相关话题发表重要观点,为行业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将海洋旅游培育为国民经济支柱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的战略地位——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覆盖14个滨海省市及特别行政区。
海洋旅游业是全球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柱,在世界旅游收入排名前25的经济体中,沿海国家和地区占据23席,贡献近70%的旅游总收入;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等国更将海洋旅游培育为国民经济支柱。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向海图强”的国家战略意义非凡,“如何通过海洋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就成为文化旅游行业思考与实践的方向。
“3561”工程体系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贾云峰先生在发言过程中,结合自身参与国际旅游规划的经验,系统阐述了海洋文旅融合的时代价值。
他指出,我国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当前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仍面临文化挖掘深度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青年客群吸引力有限等挑战。“海南省作为我国海洋旅游的‘标杆试验田’,其发展路径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他强调,国家对海南自贸港的核心要求是“探索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冯飞也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向国际消费中心转型”。从国家到省级都为海南海洋旅游提出明确方向。
针对海南省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贾云峰先生首次提出“3561”工程体系,引发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他阐释道:
“3大策略”是根基:坚持国际视野与本地特色并重,既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又深挖海南省独特的黎苗文化、海洋民俗等地域基因;坚持系统规划与重点突破结合,避免碎片化开发,集中资源打造标志性项目;坚持创新思维与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新业态融合。
“5大要素”是核心支撑:需培育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如:三亚、海口;塑造深海探险、珊瑚礁生态体验等世界独特性的核心吸引物;打造环南海文化之旅,构建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线路;通过智慧景区、国际医疗旅游配套来完善世界级设施与服务,如;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形象,传递“阳光海南·活力自贸港”的现代形象。
“6大路径”则是具体抓手:通过编制世界级规划锚定发展方向,打造世界级精品项目树立标杆,培育世界级品牌提升辨识度,完善世界级设施优化体验,提升世界级服务强化口碑,强化世界级治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1个目标”是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最终指向,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属于青年群体
随后,贾云峰先生围绕“青年市场对标国际标准”进一步展开论述。他援引数据指出,我国的“Z世代”人群达月均可支配收入、年消费规模在全国消费市场中占比明显,且这一比例预计2035年将继续攀升。因此,“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属于青年群体。”
他认为,海南省需重点研究青年客群的消费偏好,他们更注重个性化体验、文化沉浸感与社交传播性,因此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必须“讲好海南特色和中国故事”,通过如海上电竞节、珊瑚礁潜水研学等设计潮玩文旅项目;如星空海岸露营地等打造网红打卡场景;传播“年轻态”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吸引全球青年客群。
在对海洋文旅深度融合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展望中,贾云峰先生再次强调:“海洋文旅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海景+旅游’,而是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青年为核的系统工程。”
他对我国海洋文旅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坚持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对标国际标准又立足本土优势,我国必将涌现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为全球旅游产业贡献‘中国方案’。”
贾云峰先生提出的“3561”工程与青年市场战略,不仅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关键思路,更为我国海洋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指明了方向。
正如参会专家所言,在专家智慧的碰撞与共识的凝聚下,我国海洋文旅深度融合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征程已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