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鼓楼恢弘大气、非遗技艺精妙绝伦、一年超百万人次参观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座落于此……自去年7月28日重启开街,一年来,多彩贵州城结合国内外艺术展览、多彩的民俗活动,将多彩贵州城打造成一座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艺术展览、非遗汇聚的文化展示新窗口,以实际行动擦亮“多彩贵州风景眼 爽爽贵阳会客厅”的亮眼名片。
民族风情汇聚 丰富游客体验
7月30日,记者走进多彩贵州城,一排排侗族鼓楼群巍峨矗立,鼓楼下方,巨型番茄水果造型和小黄鸭创意景观小品融为一体,吸引众多游客打卡。鼓楼对面,一家名为“彩摄旅拍”的店铺前,展示着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的精美服饰,不时有游客进店咨询旅拍。
因看中多彩贵州城的发展潜力,今年5月,“彩摄旅拍”店正式落地多彩贵州城。“从5月开业到现在,接待了近200名客人。”该店负责人杜希告诉记者,街区的鼓楼和风雨桥是民族风旅拍最适配的“背景布”,此外,多彩贵州城内的1958文化创意园和“黔元傩”等地,也十分适合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旅拍。
“彩摄”旅拍店旁,是一家以非遗手工艺品为主的“民艺坊”。店铺负责人蔡庭芬从事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工作近40年,培养了数百位民族民间文化大师级人物和非遗文化传承人。不大的店内,展示着苗绣背扇、银帽画框等该店收藏多年的藏品,以及手工制作的银饰冰箱贴、蓝白相间的民族扎染和蜡染等一件件文创产品,展示着贵州各民族文化。
“贵州民族手工艺是我的热爱所在,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民族手工艺,了解贵州非遗和多彩文化。”蔡庭芬一边制作手里的苗绣画框一边说,游客进店还能亲手制作冰箱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族手工艺,了解贵州文化。
除了民艺坊,多彩贵州城内还有着黔徐守艺、绣娘坊等多家非遗工坊,不仅能看到变脸、吹糖人、打铁花等民间艺术,还用蜡染、刺绣、制陶等手工艺,丰富市民游客体验。“这些民族手工艺品真的很精美,如果时间允许,我甚至想亲自制作几个冰箱贴作为伴手礼带回去送人,很有意义。”西安游客焦女士称。
旅拍店铺进驻、非遗手工艺汇聚,不仅丰富了多彩贵州城的业态,也让多彩贵州城民族风情更为浓厚。一年来,多彩贵州城还结合布依族三月三、苗族姊妹节等民俗节庆,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长桌宴、非遗歌舞、篝火晚会、侗族大歌等在多彩贵州城汇聚,吸引上万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各民族节日,让民族文化绽放出新的活力。
多彩文化交融 文化展示新窗
从贵州极地海洋世界出来,甘肃游客白婷带着孩子张子轩来到了1958文化创意园,创意园内千山扶光艺术馆、邨咖门口的景观小品,让母子俩尽情拍照打卡。“3、2、1……茄子!”正给孩子拍照的白婷边拍边说,“没想到海洋馆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极具艺术气息的地方,很惊喜!”
去年来,西班牙著名艺术家利塔·卡贝鲁特画展、张大千孙云生真迹临摹特展相继在千山扶光艺术馆开展,中外画家的艺术汇聚,让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在此碰撞出火花,也让千山扶光艺术馆成为贵州与各地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共同推动各地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位于鼓楼的山地多民族文化展示中心也举办了多场文化展览。“山民叙·秘境寻踪展”“山民叙·屯堡文化展”“仙旅奇缘”兜兰属植物展相继展出,让独具贵州高原山地民族特色的藏品、与屯堡文化相关的装置艺术作品、美术作品、民间工艺雕刻作品及一株株珍稀兰花在此呈现,给观众带来多元文化体验,让不同的人文风情在此处交融,体现了贵州丰富的文化内涵。
丰富的展览、建筑物的独特造型,让不少网红达人循迹而至。“刚开街的时候,很多人拿着网络达人分享的拍照攻略进店问路、观展、打卡,也带动了店里的生意。”奈斯喜礼负责人张代琴告诉记者。多彩贵州城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展览、一件件艺术作品,带领观众走进艺术世界和多彩贵州,感受各地文化的无限魅力。”
1958文化创业园旁,是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官——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独特的外观设计造型让其被形象地称作“红飘带”,它是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一的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也成为众多网友力推的贵州必打卡红色文化景点。
自2023年10月试运营以来,红飘带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承。同时,通过开发新产品引入新业态,推进品牌共建、资源共享、线路联动等,充分发挥其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这个文旅融合的“贵州样本”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演出超11600场,观演游客超100万人次,已成贵州红色文旅的新地标、新名片,让不少参观后的游客和网友自发感叹:“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如今,在多彩贵州城,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艺术展览汇聚一堂,俨然已成为一个多彩贵州文化展示的新窗口,以实际行动让这个游客“入黔首末站”,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彩贵州风景眼 爽爽贵阳会客厅”。
记者 吴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