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依靠用户端补贴抢占市场的外卖平台,如今转向了新的战场:美团目前已在全国布局10家标准化外卖“浣熊食堂”,计划三年建设1200家;京东则推出机器人炒菜的“七鲜小厨”,全国招募“菜品合伙人”,三年内拟投百亿建万店。两种新模式的亮相与交锋,标志着外卖行业竞争从流量争夺进入供应链与基础设施比拼的新阶段。
京东七鲜小厨在北京的唯一门店,坐落于广渠门长保大厦一侧,非临街的位置和低调的招牌并不显眼。走进开放式厨房,两名“厨师”各监管着4台智能炒菜机,净菜包被机械臂精准倒入锅中。
“倒油、翻炒、调味全是机器自动完成。”七鲜小厨C端服务负责人透露,这种模式让门店能做到“1小时处理三四百单”。
后厨设有高清摄像头,京东APP会直播炒制过程,高峰时段有近4000人同时在线观看。打开APP,在地址覆盖区域内七鲜小厨排在前列。京东称计划三年内投入百亿资金,在全国范围建设超10000家七鲜小厨。
中午12点前,货架已堆满打包的外卖餐食,工作人员不得不“喊号寻人”。除京东骑手外,身穿美团、饿了么工服的骑手也挤在专属通道等待取餐。辣椒炒肉是当天销售爆款,对比线上页面,一份外卖辣椒炒肉售17.8元,自提却要28.8元。
据了解,这种定价策略背后是七鲜小厨“日均1000单”的运营目标。7月30日,正式开业第10天,京东发布了七鲜小厨“战报”:首店开业一周日均单量破千,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首周报名量突破6.6万份。
打开七鲜小厨菜品合伙人的报名页面,只需填写餐厅名、联系人、手机号3个信息即可报名。搜狐美食简单填写后,显示“报名成功,后续会有专人与您联系”。但数日过去,依然没有回访消息。
翻开门店当前评分4.8的详情,用户差评主要集中在超时、口感、实物与页面差异等方面。服务负责人向搜狐美食表示,高峰时期单量激增会导致出餐延迟,门店刚开业时咨询量(含投诉)日收1000+,现在已降至200左右。
为保证满意度,七鲜小厨下架了一些制作耗时的菜品,仅保留销量爆款以及制作流程相对简单的菜品,并将同款菜合并炒制。
搜狐美食在午饭高峰时期实测,订单页面显示送达等待时间为半小时左右,下单后显示等待时间为50分钟,实际从下单至到手耗时约50分钟。
七鲜小厨打包好的外卖订单 图:搜狐美食
美团浣熊食堂呈现出不同的平台化运营生态。走进浣熊食堂(亮马桥店),15个档口全部满租,老乡鸡、真功夫等连锁品牌打通2-3个档口形成组合空间。入口处三块大屏实时展示着食安大数据、后厨监控和管理人员分布。每个档口的两个对角摄像头实现7×24小时直播。
浣熊食堂亮马桥店 图:搜狐美食
门店店长孟庆雷向搜狐美食介绍,食堂主打20元以内现炒。商户只需支付房租(月租金4000-6000元)和水电能源费,其余如管理费、营销费等均由食堂承担。
“从入驻到营业10到15天。”据店长透露,亮马桥店目前已吸引8家商户率先营业,筹备中的7家正等待食品许可审批。
自2024年末启动以来,像这样的浣熊食堂已在北京、杭州落地10家试点门店,采用租赁或自建场地的方式,面向所有类型的餐饮商家开放,为商家提供标准化厨房设施、原材料供应链、运营方法,并设置专职店长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与日常运营。
据了解,老乡鸡档口入驻两周以来,日均销售200单,葱油鸡、小炒肉等招牌菜销量与堂食店持平。“我们自己带设备,他们(浣熊食堂)查许可证和进货记录,像收盘子、打扫卫生等人力成本会节省下来。”
店长指着老乡鸡档口冰箱里的食材说,这里每天都要接受“过期变质检查”。与中小商家的供应链多使用美团快驴不同,老乡鸡这类连锁餐饮品牌使用的是自有供应链,需向浣熊食堂提交进货记录、质检报告等,并接受冰箱抽检。
搜狐美食向真功夫档口询问对食堂食安监督是否适应时,店员习以为常:“跟其他门店要求一样,就是要实时拍视频上传 "。
点开美团App浣熊食堂专区,可以看到每日更新的“食安日记”。店长告诉搜狐美食,他每天会进行四次巡检,包括晨检、午检、进货、晚间的清洁,对照商家上传的“食安日记”进行一一核验。“目前尚未收到任何用户投诉。”
浣熊食堂页面截图
据搜狐美食观察,美团浣熊食堂类似一个大型外卖食堂集合店,更倾向于打造一个聚合平台。美团提供场地及其他基础设施,餐饮商家入驻其中。商家依旧按自己的流程出餐、打包、配送,价格、口味与其他普通门店一样。
美团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提供场地、基础供应链以及运营方法等赋能商家,同时采取“食安日记”、明厨亮灶直播、餐食封签等监督方案保证食品安全,食材从源头做到全程可溯源。
“我们不做餐饮,只做基础设施。”店长反复强调这一定位。如此看来,浣熊食堂延续了美团的平台思维——通过低成本轻运营模式,吸引从全聚德到夫妻老婆店的全类型商户;利用每日4次食安管控和对售后订单的大数据分析,形成“商家自检-店长巡检-总部飞检-智能监控”的四道食安防线。
7月29日,美团官方发文承诺:浣熊食堂“绝不自营”,把流量、品牌和数据都留给商家,强调的是生态协同,发挥其在商家资源和平台运营上的经验优势。
七鲜小厨则更像京东的一次新业务实验。其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合伙人只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七鲜小厨负责利用机器人现炒制作,再通过外卖与自提两种形式进行销售,“保底百万分成”。
供应链上,七鲜小厨依托京东体系,向前延伸至食材供应链环节,向深则以“合伙”方式开展门店运营。调味品复用京东现有供应链,肉类和净菜由工厂洗切、经出厂检测后密封包装,再通过冷链运输至门店,门店省去洗切配环节。
与预制菜模式不同,七鲜小厨强调“现炒”,且通过全程40项检验检疫以及合作专业卫生管理机构,进行定期消杀检查等保障品质。
京东希望打造品质外卖,解决餐饮行业中优秀品牌扩张难以及“幽灵外卖”扰乱市场的问题。而从实地探访和电话沟通情况来看,该业务模式还处于相当初期的试验阶段。
七鲜小厨(北京长保大厦店)图:搜狐美食
8月1日,美团、京东、饿了么同日发布声明:坚决抵制恶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业内认为,外卖行业竞争正经历从前端用户补贴向后端供给侧建设的深层转变,美团与京东的战略布局逐渐反映出这一趋势。
美团以浣熊食堂为支点,推进“基础设施+生态协同”战略。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标准化场地与食安管控体系,将分散的餐饮商户纳入可控生态,既解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又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供流量支持,增强对平台商户的吸引力。
京东则以七鲜小厨为载体,尝试通过“中央厨房+智能设备”的重投入模式,从食材采购、加工到终端制作实施全链条管控,并以“菜品合伙人”制度整合配方资源,本质上是希望将供应链优势延伸至即时餐饮领域。
有分析人士指出,两者的竞争实质,是对餐饮数字化、标准化主导权的争夺。美团的优势在于成熟的平台运营经验与庞大的商户网络,通过生态化运营实现放心外卖;京东则凭借供应链控制与重资产投入能力,试图以“三年万店”的野心重塑行业标准。
行业观察认为,这场较量将推动外卖平台从“中介”向“品质管控者”的转型和行业标准的提升。随着外卖行业渗透率突破20%,用户需求从“吃得快”向“吃得放心”转变,谁能更好地整合供给侧资源、建立品质信任,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撰文| Mulan、意欢
【延伸阅读】
外卖大战下,餐饮商家从内卷中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