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糖”到“无糖”:四步教你缓解“甜蜜负担”
创始人
2025-07-28 21:22:06
0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全球倡议,呼吁各国政府对含糖饮料按更高税率征税。一时间,“糖税”一词成为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这一举措旨在减少人群糖摄入量,切实降低超重、肥胖和糖尿病等日益沉重的慢性病负担。

炎炎夏日,一瓶冰镇饮料或一杯香甜奶茶似乎是解暑的寻常选择,然而,其甜蜜外表下潜藏的糖分往往超乎想象。一瓶500毫升的橙味汽水含糖量为40~50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25克)的1.4倍。一杯中杯全糖奶茶的糖分可以轻松突破45克,相当于十几块方糖的量。许多披着健康外衣的饮品同样暗藏玄机。例如,果味酸奶、瓶装果汁、能量饮料、功能型茶饮等,常以“低脂”“维生素添加”等标签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却含有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

在日常饮食中,含糖饮料往往是“热量陷阱”。它们无法提供饱腹感,却可瞬间拉高血糖,使人产生“越喝越饿”的生理反应,进而进食更多食物。一项针对中国居民的营养调查显示,超过六成青少年每天摄入含糖饮料,其中近1/3已突破添加糖推荐摄入量。

提及“控糖”或“减糖”,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平时不怎么吃糖”。殊不知,人们日常摄入的添加糖,绝大多数并非源于显眼的糖果糕点,而是隐匿于形形色色的食品之中。从早餐麦片、风味酸奶、番茄酱、调味乳制品、果脯零食,到饮料、快餐和加工食品,糖无处不在。隐形糖以蔗糖、葡萄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五花八门的名称隐匿于配料表中,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远超健康推荐量的糖分。

减糖第一步:从含糖饮料开始。

少喝饮料是减糖最直接有效的突破口。不妨尝试将奶茶、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的摄入频率减半,逐步转向白开水、气泡水或自制柠檬茶等清爽饮品,让味蕾重新适应天然风味。若有饮用习惯,可循序渐进,从“全糖”降至“半糖”,再迈向“无糖”。

减糖第二步:培养阅读营养标签的习惯。

每次购物时驻足片刻,审视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及时规避隐形糖风险。

减糖第三步:把握家庭烹饪的方寸之地。

许多传统佳肴依赖糖提鲜,如红烧、酱汁类菜品。在保持风味的前提下,不妨将糖量减半,或巧用米醋、胡椒粉等提味。同时,我们应坚持“崇尚本味、克制调味”的烹饪理念,帮助家人接纳并享受低糖饮食。对于儿童,从小培养“不过甜”的味觉偏好,无疑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生健康礼物。

减糖第四步:不用糖来改善情绪。

情绪与糖摄入的微妙关系不容忽视。当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高糖食物经常被视为心理慰藉。这种“情绪进食”虽能带来转瞬即逝的满足感,却易酿成依赖循环,催生肥胖。我们不妨通过运动、聊天、听音乐等方式,主动进行心理疏导,从源头削弱对糖的过度渴求。

文: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田懋一 王腾逸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衣晓峰

来源:健康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本队4大主力去韩国旅游!张本... 世界女子乒坛竞争非常激烈。在世界女子乒坛,中国女队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撼动,仍然是最强大的那支球队。除...
原创 汪... 马筱梅的生日庆祝,注定是与众不同的!她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来自新公司所有主播的心意,既是祝福,也是为了...
超级反差!泰安超级避暑秘境藏了... 夏日持续高温,各地开启“炙烤模式”。然而,泰山之巅却宛若一处遗世独立的清凉秘境,山顶气温持续稳定在2...
孔明珠:全世界都爱喝啤酒 说到德国啤酒,不免会想到三个“大”。第一个“大”是德国啤酒杯好大,喝啤酒有一种很豪迈的感觉;二是德国...
这碗打卤面,香到邻居来敲门!家... 要说北方面食里的“温柔一刀”,非打卤面莫属!热腾腾的手擀面往碗里一盛,浇上满满一大勺浓香四溢、料足味...
香港自在食 特约撰稿 | 欧阳应霁 绘画/摄影 | 欧阳应霁 经常有人问我,欧阳,你的comfort ...
酒企高端化路径分析:从“光瓶酒... 文 | 贵州中心酿酒集团 行业分析研究部 2025年的中国白酒行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与品牌重塑的关键...
浪味仙,风味“突袭” 近日,国民级零食品牌浪味仙正在凭借对地域性风味的探索获得市场新声量。具体来看,浪味仙地域限定系列新品...
陕西安康:“鎏金铜蚕·声动石泉... 7月25日,“鎏金铜蚕·声动石泉”主题文旅活动举行,作为石泉县第六届鎏金铜蚕系列文旅活动之一,旨在深...
包子馅料大揭秘:生肉 or 熟... 包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做包子时用生肉还是熟肉做馅,却让不少人纠结,一旦选错,包...
“美食+咖啡”嗨翻夏天!202... 8月15日至17日,作为商务部2025服务消费季系列活动之一,2025“爽口贵阳・世界风味嘉年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