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是夏日餐桌上的常客,翠绿鲜嫩,口感清甜,不仅能为酷暑带来清爽,在中医眼中更是 “清热祛湿的天然良药”。施宣赫老师结合中医理论指出,丝瓜味甘,性凉,归肺、肝、胃经,与《黄帝内经》“夏食凉” 的养生理念相合,其清热化痰、凉血解毒、通经活络的特性,让它成为盛夏调理身体的药食佳选。
一、丝瓜的保健价值
从中医视角看,丝瓜的养生功效紧扣 “清润解暑、通利气机” 的核心:
清热化痰:丝瓜性凉能清解肺热,对于夏季肺热引起的咳嗽、黄痰、咽喉肿痛,有温和的调理作用,且清润不燥,适合老人和儿童。
凉血解毒:其味甘能滋养,性凉能凉血,可缓解血热导致的皮肤长痘、牙龈出血,夏季吃能帮身体 “降温排毒”,避免热毒堆积。
通经活络:丝瓜藤、丝瓜络在中药里常用来疏通经络,而丝瓜肉同样能助气血流通,对于久坐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僵硬,有 “润物细无声” 的疏通作用。
利水消肿:归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水湿,缓解夏季暑湿引起的腹胀、小便不利、下肢轻微水肿,且药性平和,不损伤正气。
二、施宣赫老师推荐的丝瓜养生方
清炒丝瓜:丝瓜去皮切片,热油快炒,加少许蒜末提香。简单烹饪保留丝瓜本味,清热解暑,适合夏季佐餐,尤其适合怕热、易上火者。
丝瓜鸡蛋汤:丝瓜切块与鸡蛋同煮,汤鲜味美。鸡蛋能补气血,丝瓜可清热,搭配后清补结合,适合早餐或晚餐,既能补水又能补充营养。
丝瓜络煮水:取干丝瓜络(药店或超市可购)10 克,加水煮 15 分钟,放温后代茶。丝瓜络能疏通经络,适合长期伏案工作者,缓解颈肩酸痛。
丝瓜豆腐羹:丝瓜切碎与豆腐同煮成羹,加少许淀粉勾芡。豆腐健脾养胃,与丝瓜搭配,清润易消化,适合脾胃虚弱者夏季食用。
三、施宣赫老师教你:如何选对好丝瓜
选丝瓜的关键在 “新鲜” 和 “嫩度”,这直接影响其清润功效:
看外形:优质丝瓜应瓜身挺直,粗细均匀,无弯曲、无斑点。若瓜身局部凹陷或有硬斑,可能是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影响,口感较差。
观颜色:新鲜丝瓜呈鲜绿色,带自然光泽,顶部花蒂鲜活(或刚脱落)。颜色发黄、发暗,说明已过熟,纤维变粗,清润性下降。
摸硬度:用手轻捏,应手感紧实有弹性,瓜皮光滑不发软。若捏起来软烂,或瓜身有 “空洞感”,多为存放过久,水分流失,口感发柴。
看纹路:表皮的绒毛应细密(嫩丝瓜特征),若绒毛脱落、表皮发皱,说明已老化,不适合食用。
四、施宣赫老师提醒:食用有讲究
丝瓜性凉,脾胃虚寒者(如吃凉食易腹泻、腹部怕冷)不宜生吃或过量食用,烹饪时可加生姜、大蒜中和凉性。
注意搭配禁忌:
· 不宜与菠菜同炒:菠菜富含草酸,与丝瓜中的钙结合易形成草酸钙,影响钙吸收,若同食建议先将菠菜焯水去草酸。
· 慎与螃蟹同食:两者均性凉,脾胃虚寒者同食可能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腹痛、腹泻。
避免隔夜食用:丝瓜含较多硝酸盐,隔夜后易转化为亚硝酸盐,尤其是常温存放的熟丝瓜,可能危害健康,建议现做现吃,剩余需冷藏并尽快食用。
遵循 “适量而食” 原则,夏季吃丝瓜以每周 3-4 次为宜,搭配温性食材(如生姜、大蒜),平衡凉性,才能更好发挥其养生功效。
丝瓜的养生智慧,在于以清润之性应对盛夏的燥热与湿邪,不追求猛烈功效,而是融入日常饮食,为身体 “清热而不寒,补水而不腻”。正如中医所言 “顺时养生”,夏季吃对这根翠绿的丝瓜,便是对身体最妥帖的呵护。
(注:个体体质有差异,特殊人群食用前可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