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山川美景、尝菌子鲜香、穿雨林秘境……夏日的云南,避暑游、采菌游和跨境游等业态正共同描绘着一幅文旅融合发展的图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旅居云南,感受惬意清凉
“普者黑是一场梦,每一抹暮色和黎明,每一种味道和触感,都让人长久地不愿忘记,又无法言语。”这是美国女孩利娅写给普者黑的“情书”,时隔近一年,利娅和家人再次来到普者黑,在这座中国小村庄旅居数日,邂逅惬意夏天。
7月15日,游客在普者黑景区内乘船游览(无人机照片)。(彭奕凯 摄)
从“短暂停留”转向“诗意栖居”,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丽江、香格里拉、曲靖等地探寻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据云南省国家级气象站常年气候值统计,7月份,云南省的常年平均气温为21.9摄氏度,其中有71个县区的人体舒适度在舒适等级内,全省55%的区县适宜避暑旅游。
云南的气候优势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今年以来,云南创新产业融合,培育旅居、夜游、入境游等新增长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云南全省旅居人数已达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
寻味菌趣,探秘“菌旅融合”密码
“来云南,送你一朵见手青。”这句俏皮的宣传语背后,是云南“菌旅融合”的体现。随着近期野生菌大量上市,云南迎来美食旅游高峰,以野生菌为主题的小众深度体验游、研学游、亲子游成为游客的“标配”。
“寻找一朵野生菌的过程,就像解密大自然的密码。”从北京专程来云南捡菌子的游客马波说,逃离都市的喧嚣,在山里寻求宁静,还能品尝菌子火锅,很惬意。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云南孕育了品种丰富、口感细腻鲜美、营养价值高的野生食用菌。
2025年6月5日,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内一商家在直播卖菌子。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围绕“一朵菌子”,云南多地推出“吃菌地图”“菌子节”“菌子邮票”等特色产品,打造“以食带游、以游促食”的文旅融合新模式。部分民宿、餐厅还推出野生菌主题菜肴和采摘体验,吸引大量游客打卡。
在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来自各地的小朋友们正在开展关于菌子的研学活动。花卉园工作人员罗茜介绍,他们结合野生菌资源和可食用菌案例开展现场教学,激发了游客探索菌类世界的浓厚兴趣。
据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统计,2024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达到119.41万吨,总产值472.5亿元,综合产值超1100亿元。
入境旅游,品味别样民族风情
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中老铁路因其快捷、便利、舒适等因素,成为越来越多出入境游客的交通首选。
来自美国的游客本杰明去年7月在深度游览云南后,选择乘坐中老铁路开启了老挝之旅。“今年的免签通关效率明显提升,火车上的外国人多了不少。”时隔一年,重返云南的本杰明说。
在春城,从热闹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到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从滇池畔的渔村到烟火气十足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每一处都让本杰明流连忘返。
6月5日,游客在逛云南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近年来,越来越多越南游客选择从云南河口口岸入境,乘坐高铁到昆明、大理、丽江等地旅游,在昆明街头赏花、洱海边骑行、玉龙雪山看雪。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云南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51.03万人次,同比增长86%。(记者王贤思、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