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
糯米粉 70g
温开水 60g
红糖 50g
熟黄豆粉 适量
玉米油 适量
糍粑的做法:
步骤一
温开水温度在40-60摄氏度,加入糯米粉中搅匀。用手按压揉成糯米团,手感像硬的膏状。糯米粉不同品牌吸水率不一样,可以先添50g温水,揉几下再适量添水,千万不能和稀了哦!
步骤二
糯米团用擀面杖擀成1cm厚的面皮,切成长条备用。
步骤三
不粘锅里倒入少量玉米油,油温升到6成后,用筷子夹起糯米条放入锅里。注意相隔距离不要太近,糯米条受热膨胀会变大,会粘在一起哦!
步骤四
时常翻动糯米条,煎出两面金黄的颜色,撒上熟黄豆粉裹住。
步骤五
红糖里加40g左右的水,小火加热边煮边搅动。出现大气泡后,继续煮1-2分钟,汤汁变浓稠后关火,淋在糍粑上
古代藏族的名称: 唐宋时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清时期称“西蕃”、“图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1、藏族酥酪糕
藏族酥酪糕所用的是提炼奶油和淀粉,晾干后磨成粉末,加入黄油、白糖、人参果、桃仁、葡萄干等干果制作而成的甜点。糕点上面的样子多以长寿图案为主,然后放入笼屉中蒸熟,奶香味十足。因为藏族畜牧业发达,所以这个奶味甜点就是藏族对待客人最传统以及最优秀的糕点了。如果你有幸去到西藏,千万别错过了哦!
2、藏族血肠
说起藏族的血肠,很多人第一感觉会觉得有些重口味,难以食用。其实藏族血肠并不重口味的美食,在藏族地区每宰杀一只羊,羊血通常都不会被单纯使用。像我们中原地区所见到的羊血、猪血、鸭血都是单独制作,但是在西藏,当地的居民会把羊血灌入小肠中,然后放入锅中煮熟,这样的血肠吃起来不掉渣也不脱皮,口感特别的清香。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呦!
3、藏式面条
说起西藏的面食,一般我们都会想到青稞面,但是万万没想到,西藏当地的居民也会把面条做得如此出彩,他们会用很浓的碱水和面,然后压成面条,搭配上牛羊肉,搅拌在一起,面条筋道,牛羊肉软烂,吃起来非常的爽口过瘾。而且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食用,尤其是中原人到了藏族,甚至还会为藏族的面条点赞,有些认为自己作为吃面大省的吃货,都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面条。
青稞炒面,藏语称“糌粑”将青稞放入锅中炒熟,用手推小石磨或磨面机磨成面粉即成炒面。
其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一块酥油,加少许热茶化开,再放入炒面,少许奶渣,爱吃甜味的人加入糖,用手拌匀捏成小块吃。纯青稞炒面吃了容易引起胃酸,用酥油和奶渣拌在一起,既好吃又防胃酸。青稞炒面是面食中最耐饿的食品之一,制作容易,食用方便,是藏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藏族群众为了保持青稞炒面的新鲜清香,一次磨够吃几日的,吃完再磨。
用料:
芋头,250克。
糯米粉,300克。
盐, 适量。
油(炸糍粑)550ml
十三香,5克
做法:
1/10准备所有材料
2/10香芋去皮,切成丝,放到大盆里备用
3/10倒入糯米粉、十三香,拌匀
4/10把水烧开水,加入适量的盐,调成合适的咸度(比平时做菜咸一点),拌匀糯米粉中间开个窝,缓慢的倒入盐水
5/10盐水一次不要倒太多,如果太干再加,要是不小心加多了,就再加点糯米粉,和成粉团
6/10粉团一分为二,搓成6cm左右宽的长条,用刀切成1cm厚的薄片
7/10切好可以用手捏均匀,把所有的都做好
8/10油锅烧六成热,把糍粑放入小火炸至浮起来
9/10浮起再开中火炸至金黄,中途翻几次面
10/10炸好夹出放到吸油纸上,放凉装保鲜盒保存,随吃随取
以下做法都非常好吃:
1、用木柴烤糍粑,把糯米糍粑放到烤火炉的地区烤,烤出去的糯米糍粑,松脆,香酥,还可以在糯米糍粑里边加肉啊,腊肠这类的来烤着吃。
2、白砂糖煎糍粑,把糯米糍粑切割成一块一块的,锅中放进烧滚,随后放进糯米糍粑煎,煎至金黄色的情况下,撒进白砂糖。
3、把糯米糍粑用冷水煮开,随后捞出来撒红砂糖或是白砂糖吃。
4、立即把糯米糍粑煮熟,做饭的情况下,用个小碗装上糯米糍粑放进电饭锅跟饭一起煮开,撒上白砂糖,白芝麻也非常美味。
5、吃火锅的情况下,放点糯米糍粑下来煮,就跟吃年糕一样,软绵绵的,QQ的。
6、把糯米糍粑切割成一块块,煎至金黄色,随后能够 自身弄点辣酱沾着吃。
糯米280g,水220g,黄豆面适量,红糖适量
1.糯米洗净(说明书上说一直洗到水清透)。
2.面包桶内换上面条、麻糬专用的搅拌片。
3.倒入洗净的糯米,加入水。
4.盖上盖子选择程序19,开始运行。
5.在最后还剩10分钟的时候,打开盖子,散热、让其挥发掉多余的水分,并按下开始键,让面包机开盖运转。
6.时间到后,戴上隔热手套,取出面包桶。晾凉至手摸桶不烫了,可以取出糯米团。手沾温开水,扯适当大小的糯米团,揉圆,放碗里。
7.撒上熟黄豆面。吃的时候粘裹红糖水即可。
8.红糖水熬煮比例,红糖:水=1:1。中火烧开后,小火熬煮至红糖水略粘稠即可使用。
食材:紫苏叶适量
面粉100g
鸡蛋(蛋清)1个
盐少许
水适量
食用油适量
步骤:
1.准备好所有食材,先将采收的紫苏叶洗净
2.先调面糊:鸡蛋一个(蛋清),面粉100g,盐少许加水调成糊状。
3.把紫苏叶裹上面糊
4.把裹上面糊的紫苏叶一片一片的放入烧热的油锅里炸脆,注意一定要小火。
5. 紫苏粑粑出锅,香脆而又美味。好吃停不下来,尝尝吧。
用料
糍粑
1个
红糖
20克左右
甜酒
30克
糖桂花
适量
干桂花
适量,装饰用
做法
将做法保存到手机
1/3 将糍粑切块,大小约为拇指一指节。没有糍粑用饵块粑,年糕什么的也可以,不过比较硬就是了,口感没有糍粑软糯。都没有的话,用糯米粉自己和成无馅汤圆吧。在我们家乡用的是吊浆粑,更好吃。
2/3 锅里放适量的水烧开,倒入糍粑。快熟时加入甜酒,喜欢吃的就多放点儿。
3/3 碗里放红糖,我的是烘焙用红糖,甜度没那么高,所以用得较多,大家根据口味适量就好。将煮好的汤水倒入碗中,加适量糖桂花,表面洒干桂花装饰即可。
1.准备适量的糯米,我这里一共是一斤半的,加水浸泡一夜。经过浸泡的糯米,更容易蒸熟,而且不夹生。
2.蒸屉上铺上纱布,把泡好的糯米放上来,水开之后,蒸30分钟。这样隔水蒸好的米饭,水分含量比较少,但是没有夹生,而且是粒粒分明的样子。
3.趁热把糯米饭倒进面包机里面,启动“和面程序”,15分钟到20分钟就可以了,这个过程能看到糯米从粒粒分明到变成“米饭泥”,电动的捶打糯米饭就完成了,这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
4.把糯米倒出来,趁热分成一个一个的圆球,然后再按扁就行了,要是变凉了,糯米也会发硬,就不好弄了。糯米饭比较粘,可以在手上沾一些水,这样就不会粘手了;或者用糯米干粉来防粘。老家的做法,还会放进模具里,压出来漂亮的纹路,垫上梅花红点点,这样会显得年味更浓重了。在异地做的话,没有这些条件,就一切从简。
5.做好的糍粑放在油纸上,经过一个晚上,就干了,检查一下,如果另外一面没有完全干的话,翻个面,继续晾一天就好了。煎一煎就可以吃了,焦脆的外皮,软糯的内里,太好吃了,满满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