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湖南 简称:湘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 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人口:6846万人气候条件: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著名景点:岳麓书院、张家界、韶山
地理位置
湖南省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省会为长沙;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湖南经济主要集中于湘东北,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和常德为工商业发达城市。
基本资料
因湘江一带亦种植木芙蓉,繁花似锦,光辉灿烂。至唐代起,被称为芙蓉国,自古以大湖洞庭(古湖云梦泽)之南著称。
湖南省与六个省级行政区相邻:东挨江西省(九江市宜春市萍乡市吉安市赣州市),南靠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桂林市柳州市),西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荆州市咸宁市).
行政区划
湖南省地级行政区单位14个(包括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县级行政区单位122个(包括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全省辖域面积21.182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846万人。
交通要道:106、107、207、209、319、320、322等国道
人文环境
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6845.20万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人口汉族占89.87%,少数民族639.09万人,占10.13%;主要世居的少数民族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和满族共11个,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的99.69%.与六个省级行政区相邻:北接湖北省,东挨江西省,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为邻,西和贵州省、重庆市接壤;辖境边缘北距北京约1300公里,东距上海1000公里,南距广州400公里。
全境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主要山脉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洞庭湖平原为最大的平原;其次还有衡南、资江、常德等小平原.;。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为省内四大河流,均属长江水系
自然特征,第一,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雨热同期。第二,属于亚洲的东南部,中南半岛为主要范围。
人文特征,种植水稻,水稻田养殖等。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源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巨大,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兼而有之,属山地高原地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00多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在1o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有六盘,龙首,岷山秦岭,子午岭,阿尔金山祁连,青泥岭环包山
地形地势
中南半岛的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裂分布。河流下游多冲击平原河三角洲。
马来群岛上多火山地震,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平原较少。
气候特征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雨季,马来群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
东南亚位于亚洲与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亚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裂分布。河流下游多冲击平原河三角洲。马来群岛上多火山地震,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平原较少。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1、中南半岛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冬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北季风.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夏季风来临时,降水丰沛,冬季风来临时,降水稀少.
2、马来群岛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多对流雨.
东南亚位于亚洲与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亚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裂分布。河流下游多冲击平原河三角洲。马来群岛上多火山地震,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平原较少。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北纬10度至南纬10度之间,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七八九三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十二月、一月、二月降水量丰富。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3.5万公里。
1、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或赤道气候,通常赤道多雨气候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柯本气候分类法代号为"Af"。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植被是茂密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图:
2、全年高温多雨。天气单调。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3、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岛北部同中国山水相连,地势北高南低,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共有两万多个岛屿。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多火山、地震;平原狭小,多分布于沿海地区。印度尼西亚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77座,占世界活火山数的1/6,有"火山国"之称。
4、主要海峡: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是缅甸海里的东南狭长海域,东南端通过新加坡海峡连接中国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37千米,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5、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
1)位置和范围:
①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四周分别被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包围。
②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世界第一大洲
世界上面积最广、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四周高,中间低。
(2)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3、复杂的气候
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临海。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同时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众多的人口
地广人多,人口约占世界总量的6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其中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6个国家人口过亿。
5、多样的文化
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个,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2。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分别各自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其中: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三个重要的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6、经济发展差异
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东亚、东南亚的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动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因石油出口而成为富裕国家。
上一篇:带路的近义词? 带路的字?
下一篇:汕尾海丰办理护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