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强按:以下照片拍摄于2014年8月15日,文字记录完成于2015年2月27日。)
这是昨天(2014年8月14日)下午在拉萨街头,永达为我与老妻抓拍的照片。
今天(15日)下午在拉萨街头,重经此处。
离开火爆的玛吉阿米,再走一段路后,遇到这么个饭店:喜鹊阁厨房。进去看看,是个大杂院,饭店是在进门后右手边,沿楼梯上二楼,先是有个开放的平台,平台上煮着酥油茶和奶茶,煮茶的大缸后面,是下面照片中的饭店。
店里有食客,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些食客基本都是当地人,可能只有我们一桌是游客。
这让我很高兴,在这里吃到的,应该是正宗的藏餐吧。
点了饭后,坐等上饭。我在阳光中打开刚买不久的书读一会。老妻在一边,给我拍了这张照片。
另一桌当地食客。这位男子看到我为他拍照,没有太大反应,既没有拒绝的表示,也没有配合的动作。谢谢他,祝他幸福。
饭上了,很简单,一杯酥油茶,一杯奶茶,八个糍粑,一盘炒酸菜(?这个记得不准,但菜的酸味,至今想起来都流口水)。
老妻喝了口酥油茶,直接喝不下,又喝了两口奶茶,也投降。我则大口喝下,根本不去管它什么味道。这里的茶是按壶上的,多喝一点是一点。哈哈。
这八个糍粑,也主要是我吃掉的,老妻勉强吃一个,再吃不下第二个。
我也不喜欢吃,但我能吃得下。中国所有地方的小吃我都能吃得下,只是有些期待一吃再吃,有些期待永远不要再吃第二次而已。
饭后出门,继续走还没走完的八角街。
八角街上。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
店内琳琅满目,店门前也摆出小摊,卖一些价格相对低一些的纪念品,老妻选买了一些串珠。
离开八角街后,在别的大街街头上,我们看到同样的商品,比较完价格后才知道:在拉萨,尽量不要在八角街买东西,是多么真诚的忠告。
离开八角街,我们又慢慢步行着往布达拉宫去。沿途边走边拍照。也没有什么目地,只是想到再来的机会很少了,便觉得什么都要拍下来。
拉萨街头。美丽冻人的女游客。
又见布达拉宫。
藏装女子大街上并不多见。
换一个角度,再拍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对面广场的东南角,有这么个水塘,老妻转到水塘对面,找个她认为的好角度,连拍十余张。
解放纪念碑。在广场的中部南侧,中心位置。
纪念碑侧,有一片绿植。
与老妻一起,沿水塘转一圈。
布达拉宫南广场西,药王山下所见。
布达拉宫南广场西,药王山下所见。
药王山下。
过马路,到布达拉宫西侧,计划绕宫转一圈,到东侧后回宾馆。
布达拉宫西侧有一个便门。
从这个便门开始,一直转下去,直到北墙的最东,是这样的转经筒。
布达拉宫的西北侧墙外,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北侧墙外,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北墙之北,有这三座白塔。
过白塔不久,路北有这个建筑。
一位建筑工人在敲门,里面很快有人来开门。
继续沿布达拉宫北墙外的小路东行,有这样的所在。
已转到布达拉宫东北角,从此拍照。
布达拉宫墙外。
下面的红墙就是布达拉宫的外墙。布达拉宫就建筑在这样的山石上。
布达拉宫东墙外。
再来一张。我们就要回去了,再一次面对面见到你,不知是何年何月。
沿街慢慢回宾馆,想到明天就离开拉萨了,心里颇有不舍,看到什么也要停下来看看。在一家商店的门前,一位姑娘正在卖小纪念品,主要是串珠镯子之类的,蹲下来聊了会,这是位南方姑娘,她是个旅游爱好者,个人没什么钱,于是就靠做这类小生意筹措出行费用。她一般是从此地以最低价格购得小商品,带至彼地(也是她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卖完,她的费用也就出来了,再从彼地买了新的小商品,带至下一个旅游目的地,就这样往返徇环,她转悠了大半个中国。
对她的行动表示敬佩,然后购买了一部分小串珠。
出行,也不必贴什么高大上的标签,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我喜欢,就足够了。对同样喜欢的人,不必多说;对不喜欢的人,说也无用。
人生,如此而已。
回宾馆后,永达还没回来。我与老妻到宾馆对面的一家饭店吃饭,恰好有一个较小的旅游团队也在那儿吃饭,导游和我们邻桌,谈起来,这个导游是烟台人,他喜欢旅游,上大学时,曾自己骑自行车,沿川藏线入藏,在路上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挂了整整七天吊针,才算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但这次危险并没浇息他旅游的热情,此后,他几次入藏,并选择了导游的工作,主要就是做西藏游的导游。
看着他年轻的容颜,听着他活力洋溢的介绍,真的很感慨,很受感染。
当晚,永达自纳木错归来,说起他在纳木错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恰好接到家中孩子打来的电话,这么大个个子,蹲在地上,哇哇地哭出声来。
一天的拉萨漫步,并没有减轻我的疲劳感,听了永达的话后,更加重了心理上的压力,我跟老妻说:我们不再往前去了,回程吧。
这是我与老妻出行多年来,第一次在尚没到达我自己预定的折返点时,就主动提出返回。老妻毫不犹豫地答应:好的,我们明天往回返。
然后,跟永达说,永达同意。我就到服务台把原定明晚到林芝的房间退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 ·偕老妻拉萨同游寄怀
雪岭横云,江川抱日,单车碾碎荒寒。
恰趁得、星眸照水,素手扶鞍。
八廓街深巷转,经幡动、暮色垂天。
琉璃顶,酥灯影里,各认悲欢。
千年转筒未歇,尘劫外,铜铃浅叩因缘。
漫省识、唐碑蚀字,古寺凝烟。
留取片时清梦,共低眉、贝叶香残。
待归处,相携皓月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