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他人困厄,莫劝他人向善。”这话如芒在背,却也点醒梦中人。
近来,各路“遗珠海屿”攻略甚嚣尘上,什么“堪比马尔代夫”、“琼浆玉液般的海面”、“撞色绮丽的小岛”,看得人心旌摇曳。可诸位是否曾忖量,这些攻略背后,潜藏着何种玄机?
实则,这桩事体甚为简明。初衷不过是寻觅一处清幽之地涤荡身心,怎料,凡攻略荐举之所,尽皆人潮汹涌。所谓“遗珠”,无非是“巨型网红打卡地”罢了!
缘起于此。起初,确乎有游历博主勘得了几处风光旖旎,人迹罕至的佳境。他们摄下了精美绝伦的相片,撰写了引人入胜的文字,并分享至网络。这本是嘉行懿举,俾更多人知晓了这些地方。
可症结便在于此。互联网的传播力委实迅猛!一旦某地被冠以“遗珠”、“秘境”之名,旋即会遭到蜂拥而至的人群攻陷。其果安在?原本的静谧被打破,垃圾遍地狼藉,物价水涨船高,当地住民的生计亦受到波及。
譬如那被捧上云霄的“琼浆玉液海”,鄙人一位朋友上月方才前往,归来便向我抱怨不迭,言沙滩上尽是弃物,海水也未如攻略所述般澄澈,住宿更是贵逾琼玉。这还算是“遗珠”游历吗?这分明是“换个地方摩肩接踵”!
此等现象实则屡见不鲜。遥想数年前爆红的“天空之镜”,伊始之时,确乎美轮美奂,宛若仙境。可如今呢?乌泱泱的人群,千篇一律的摆拍姿势,更有甚者肆意抛掷垃圾,原有的美感早已烟消云散。
再来说说那些被过度开发的古镇。诸多地方为了招徕游客,竟将原有的老屋拆毁,改建成千人一面的商铺,售卖着义乌小商品。所谓的“古镇风情”,早已沦为浓重的市侩气息。
为何会滋生此等境况?溯本求源,仍是利益驱使。旅游平台、博主、商贾,皆欲从这股“遗珠旅游”的浪潮中分羹。他们不遗余力地营造“稀缺感”,鼓吹“不来便亏损”,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念。
可又有谁来为这些被损毁的环境和被扰乱的生计负责呢?游人固然拥有追求至美的权利,却也不能为了自身的享乐,而戕害当地的福祉。
或许,吾等应反躬自省,究竟何谓真正的游历?是追逐“遗珠”的标签,抑或真正地去探赜索隐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沿革?
吾等能否少一些打卡式的游览,多一些尊重与体谅?能否在享受美景的同时间,亦能护佑环境,尊崇当地住民的生息?
鄙人以为,消弭此等痼疾,需得吾等每一个人皆做出改变。旅游平台应更具担当,切莫过度炒作;博主应更为客观,勿为流量而夸大其词;游人应更趋自觉,护佑环境,尊崇当地文化。
与此同时,官府亦应加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庇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寰宇之大,值得吾等去探寻的所在仍有甚多。然真正的游历,不仅仅是去饱览胜景,更是去感怀生活,去敬畏自然,去理解迥异的文化。唯有如此,吾等方能真正地从游历中收获成长与喜悦。
冀望有朝一日,当吾等再去往那些“遗珠海屿”之时,目睹的不仅仅是旖旎的风光,更是和谐的人与自然。这需得吾等戮力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