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部、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和恭城等地的侗、瑶、壮、汉等各民族一直保留着一种特别饮茶习俗-吃打油茶。世居在湖南、广西、贵州毗邻地区的三江侗族,把“打油茶”作为不可少的家常饮料,人人喝打油茶,平时自己喝,喜庆节日或亲朋好友登门,打油茶是待客的佳品。打油茶始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已经把喝油茶看成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打油茶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打”是指这种奇特饮料的制作过程,“打油茶”的用具很简单,有一口炒锅,一把竹篾编成的茶滤,一只汤勺即可。用料一般有茶油(菜籽榨出的油)、茶叶、阴米(糯米蒸后散开再晾干)、花生仁、黄豆和葱花,还备有糯米汤圆、白糍粑、虾仁、鱼子、猪肝、粉肠等。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炸阴米。将阴米倒入油锅,炸成黄白色的米花。其次是炸糍粑、花生仁和黄豆,并把猪肝、粉肠、虾仁、鱼子煮熟,分别盛在碗中。第三是煮茶水。把茶油倒入热锅,待油热后放入茶叶,并用锅铲不断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入芝麻。花生米、生姜等一起炒,待锅冒起青烟,倒入清水,撒少许盐巴同煮3~5分钟后再撒上一些葱姜,然后分盛在配料碗中,油茶就打好了。油茶由于加入的佐料不同,有鱼子油茶、糯米油茶、米花油茶、艾叶粑油茶之分。
油茶具有浓香、甘甜味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常饮能提神醒脑,治病补身。侗族老人如果喝不上油茶,就会责怪儿孙不孝,侗乡人外出串村走寨如喝不上油茶,身子感到像发痧一样不舒服,就赶紧回家喝打油茶。与侗族人杂居的苗、瑶和壮族同胞,受这种习俗影响,也喜欢喝油茶。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气候寒冷,喝油茶能御寒防病,习惯成自然,打油茶便成了代代相传的民族习惯了。
油茶,与其说是茶,还不如说是带茶的菜肴;与其说是喝油茶,不如说是吃油茶。打油茶,吃油茶,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都是很有趣的。
打油茶用的茶叶是当地群众自制的茶饼,其方法是用采回的鲜茶叶,经筛选后,放入锅内煮沸杀青除涩,捞出晒干,再装入木甑中蒸软重压,每次加入茶叶1~1.5千克,这样层层加进去,直到甑满为止,冷却后倒出,便成一盘盘“压缩茶饼”,打油茶随用随取,很方便。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