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啤酒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于“山城啤酒”商标的风云之争,这场风波的核心在于重庆啤酒(600132.SH)的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了“山城啤酒”商标(注册号78897444,国际分类32类)。
根据中国商标网的数据,自2024年以来,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已提交了多达15件“山城啤酒”的商标申请,涵盖了文字与图形等多种设计,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回溯历史,重庆啤酒与其参股公司重庆嘉威之间的恩怨情仇,正是这场商标风波的根源。两家公司曾是亲密的合作伙伴,重庆嘉威的前身金星啤酒一度是重庆啤酒的重要股东。然而,2009年双方签订的一份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却在近年来逐渐显露出裂痕。
根据协议,重庆嘉威需仅生产山城牌商标系列啤酒,并将其生产的全部啤酒交由重庆啤酒包销。然而,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双方对包销协议的履行情况产生了分歧,特别是在包销啤酒的价差与量差上。尽管在2016年双方达成了补充协议,调整了销量及净酒水收入的计算方式,并允许嘉威生产其他品牌产品,但这份补充协议并未能彻底平息双方的矛盾。
随着啤酒行业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变,国内啤酒企业纷纷加速高端化进程,重庆啤酒也迎来了重大重组。在2020年,重庆啤酒整合了嘉士伯中国旗下的大部分啤酒业务,正式成为嘉士伯在中国运营啤酒资产的核心平台。然而,这一重组却加剧了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之间的矛盾。
嘉士伯将优质资产注入重庆啤酒后,一系列高端品牌如嘉士伯、乐堡、乌苏、西夏等纷纷涌入市场,对传统大众品牌山城啤酒构成了严峻挑战。山城啤酒的销量在2015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从2014年的73.68万千升骤减至27.50万千升,同比下滑幅度超过60%。同时,重庆啤酒还对其无形资产中的“山城牌”啤酒注册商标进行了减值处理,这进一步引发了重庆嘉威的不满。
重庆嘉威随后将重庆啤酒及其控股股东嘉士伯等7家关联公司告上法庭,涉及金额高达6.39亿元。并在其官方微信发布声明,公开谴责嘉士伯扼杀“山城”啤酒品牌的行径。重庆嘉威董事谢长勇表示,嘉士伯的目的是在2028年双方包销协议结束时,将“山城”啤酒的影响力彻底消灭,以此消灭目前的合作伙伴,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
然而,嘉士伯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重庆嘉威的行为并非出于对“民族品牌”的保护,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嘉士伯表示,他们将依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山城”品牌的完整所有权不受侵害。
对于这场关于山城品牌归属权的争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陈双寅律师指出,首先要看包销协议中的具体条款。如果协议中有明确约定到期后的处理方式,比如品牌归哪一方,就按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则需要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及双方的出资、贡献等因素来协商或诉讼解决归属问题。
随着新注册商标的落地和诉讼进程的推进,这场关乎本土品牌命运的控制权之争不仅决定着“山城品牌”的未来走向,更将成为观察中国啤酒行业整合逻辑的典型样本。西南啤酒市场的版图或将迎来新的变数。
来源:http://www.cnu.com.cn/character/202505/9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