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难以置信,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5月18日,俄罗斯游客Ekaterina在东方明珠的玻璃步道上,面对此起彼伏的人潮,无言以对。她所加入的中亚团共有1200人,是今年上海接待的最大规模的入境会议奖旅游团。这些来自19个国家的游客在短短5天内尽情采购中国茶和国际奢侈品,甚至把行李箱装得满满当当,令人惊叹。他们的惊喜不仅停留在拥挤的人流——从支付宝的顺畅支付到240小时的免签政策,上海正依靠其坚实的实力,努力打造“中国入境游的首选目的地”。
一、中亚团“穿梭”上海:吸引日均3万入境游客的“魔都魅力”
1. “异域幻境”的城市体验
来自俄罗斯的Ekaterina描述:“上海的高楼与绿地交相辉映,宛如未来的城市。”而哈萨克斯坦的游客阿克托蒂在外滩感慨:“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着实令人惊叹。”
- 数据显示:上海在一季度接待了174万入境游客,同比上涨37%,其中过夜游客超过155万人次。
2. 惊人的购物狂欢
俄罗斯夫妇Galina的消费额度超出1万元,专门为孙辈们购买礼物;中亚团的成员们纷纷体验离境退税,皆称其“便利程度超过了欧洲”。
- 热门商品包括:国际品牌的折扣品、中国茶(许多俄罗斯游客赞誉其口味远超本国)、非遗文创商品。
3. 免签政策的强力支持
该团的游客可以享受240小时的过境免签,因而可以跨省游玩;支付宝与中亚的支付系统实现对接,确保实现“无现金轻松畅游”。
二、1200人团背后的“上海服务”密码
1. 政企协同的完整服务方案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为游客准备了多语种的地图、雨披与手环;为了应对高峰期,酒店甚至针对中亚游客推出“当地特色早餐”,并调整电梯的调度。
2. 文化传播的小巧思
特别设计的“寻找品牌创始人足迹”CityWalk线路,连结起外滩与豫园;南京路上推出的“小马宝莉”IP打卡活动,则吸引了不少家庭游客。
3. 商业转化的上海范本
人均消费方面,5天4晚的旅行人均开销超过1万元,这推动了康莱德等酒店的满房率。
- 长尾效应:安利公司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对华追加投资21亿,将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反哺到全球。
三、中国入境游的“启示反思”
1.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中国向54个国家实施240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预计到2024年,免签入境游客的人次将同比激增123%。
2. “软基础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
上海豫园提供中英俄三语服务,静安区还推出“戏剧护照”,串联起22个文旅点,让文化体验浑然天成。
3. 从“流量”到“留量”的挑战
专家指出,需着重增强二三线城市的国际接待能力,以免产生“上海热、西部冷”的不平衡局面。
结语
当俄罗斯游客在玻璃步道上翩翩起舞,哈萨克斯坦夫妇为一杯地道的中国茶流露出惊喜,上海用日均接待3万入境游客的业绩向全球展示:开放的中国才是真正的“旅游天堂”。
下一篇:一颗荔枝撬动“浪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