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影响采茶进程,晾晒时间,尤其是晾晒。
茶叶干燥不当,轻则影响香气、滋味,重则影响品质。
所以做茶非常讲‘天时地利人和’。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天时】,即【天公是否作美】。
在云南茶山,十里不同天是非常常见的,大多时候我在的山这头正在下雨,而你那里却是大太阳。
而做茶时下雨,尤其是连续下几天雨,那对所做的这批茶来说是致命的。
听一个做茶的朋友分享:
几年前在老班章,挑采了20公斤茶王地地块的古树春茶鲜叶去做,采鲜叶的那天好好的,结果杀青完,第二天就下起了雨,还连续下了3天,最后这批茶就废了,损失惨重。
再回到今年,3月初的时候,大部分茶山的整体气温是偏低的,森林里就更低了。很多古茶树还在沉睡,只零零散散地发出了点。
此时,老班章下了一场冰雹,好在古茶树只冒了一点点芽头,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自然伤害,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叶片会出现伤口。
而到了4月,此时大部分的古茶树到了发芽旺盛期,已经进入忙碌做茶季。
一个好天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采茶方便,而且有利于晒干茶叶。
4月10日左右,老班章就断断续续下雨。
晴两天又下,下一阵又晴,20日以后才开始持续放晴。
这一阶段做茶,就需要随时观看天气,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
再说回,如果杀青完后的茶叶,超过两天还没有干,那就会氧化发酵,芽叶的颜色(不清爽)、味道都朝着不好的方向走(比如焖馊味等)。
那你可能会说,能不能做成其它茶?
答案是不能。
所以,看天做茶就至关重要。
运气好,从采摘到晾晒完,都是大晴天,加上工艺好,那这批茶无论是颜色、香气还是口感都会表现得很好。
我们运气好(加上随时看天气),刚好赶在下雨前做好。你甚至能够在它的茶汤里感受到热烈外向的品感。
如果晾晒的时候淋了雨又长时间捂着,没有及时的干燥,那可以预见这一簸箕茶废啦。(所以做很多价格贵的茶的时候,通常会让一个人时刻盯着。)
近两年茶山条件好起来,很多茶农家都在屋顶盖了透明晒棚,下雨的时候,就有地方可以继续晾晒茶叶。
和茶农聊天后,知道晒棚会根据当地的实际天气情况而灵活运用,也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晒棚的。
那晒棚里晒干的毛茶和敞开在阳光下晒干的毛茶,会不会有很大的区别呢?就目前来看,没有太大的区别。
特例下:比如通风不够好的晒棚,晒干的茶叶,它的香气会没有直接放在院子里晒干的茶叶那么高扬。
综合来看,无论是院子里晾晒、还是晒棚里晾晒,晴朗天气都是至关重要的。
云南的雨季在做春茶时还没到,所以极少出现朋友遇到的情况(运气不佳)。
而如果是夏秋季做茶的话,会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来决定要做普洱茶、滇红还是云南白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