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
民法典中的旅游知识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民法典”命名的基础性法律,于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一 、民法典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二 、关于旅游的那些事儿~
01
自愿项目问题解读
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体育活动中受伤,例如足球、篮球、跆拳道、柔道等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由谁承担责任?驴友出游发生伤亡,又由谁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1198条至第1201条的规定。
02
擅入危险区域
进入未开发的野山、原始森林、荒漠等高危险区域而遇险的旅游者,高危险区域的管理者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
民法典第1243条规定:
未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受到损害,管理人能够证明已经采取足够安全措施并尽到充分警示义务的,可以减轻或者不承担责任。
03
公共区域安全
在经营场所或公共场所受伤了,由谁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1198条规定: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02
户外旅游
旅游者在户外旅游期间,因其个人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是否承担责任?又如何承担责任?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说到,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要求大家旅游时自觉遵循景区管理规定,切勿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破坏景区景观设施,要秉持文明旅游的意识。
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民法典第1233条规定
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侵权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民法典第1234条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民法典第1235条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
(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
(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
(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
(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