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中国旅游日”确立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气象故事……
创始人
2025-05-19 09:10:26
0

01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以“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为主题。宁海作为中国旅游日的全国主会场,因《徐霞客游记》开篇日,从此与这位“游圣”结下了不解之缘。“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400多年前,徐霞客从宁海出发,开启了一段寻山访水的旷世奇旅。翻阅游记中的文字,徐霞客实地考察的气象资料与现代的气候分析交相辉映,共同成就了天时、地利、人和的“5·19中国旅游日”。

适宜旅游的天选之日

时间倒回至2009年12月4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设立“中国旅游日”相关工作,并通过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征集具体日期方案……两个与徐霞客有关的日子“3月29日”和“5月19日”远高于其他选项且旗鼓相当。

旅游日究竟选择在哪一天?各方争论激烈。为此,宁波市气象部门精心组织专家进行气候论证,从气候角度得出5月19日最适宜出游的结论,并向中国旅游日征集策划专项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递交气候分析材料。

据气象专家介绍,中国旅游日的确定,应尽可能选择全国多数人口或地区适宜出行旅游的春季和初夏。早春气温偏低,尤其是江南地区,湿度也较大,对人们出行造成体感不适宜的影响,而晚春时节的气温适宜旅游。有关研究表明,最适合人类户外旅游活动的气温在18℃至25℃之间,在该气温下能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

来源:千库网

从避开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出行的角度来看,5月份也是比较适合外出游玩的。3月份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气温起伏大,天气变化快。北方地区还有沙尘暴,江南地区有倒春寒、春季连阴雨等,使得很多地方不适于旅游。5月份冷空气活动不再明显,气温逐渐回升,灾害性天气较少,适于安排出行。

另外,专家们还从5月份雨量、雨日以及农时等角度,提出了在具体时间的选择上,“5月19日”因其特殊的人文意义和合理的气候条件,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这份气候论证报告,得到了“申日办”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并得以采纳。2011年4月12日,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上,正式确立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且认可了该时段在时间上具有旅游的普适性。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值仲春和暮春,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该日期的选取充分考虑了气候条件对旅游资源的调节作用。

管中窥豹的气象密码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中国南北,从湿润的江南到干旱的西北,从低海拔平原到高海拔山区,他对不同区域气候特征的观察极为细致。《徐霞客游记》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是因为其中不仅记述了旅行线路和旅游见闻,还对地理、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了详尽的描绘,总结出的气候规律与现代地理学科、气象学科的结论重合度颇高。

在江南地区(如浙江、福建),他常记录“梅雨”“连月阴雨”等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出发地宁海的雨水较多,第二天就遇到了雨天,“四月初一日,早雨。”而在云南高原,则提到“四时如春”“日暖夜寒”的独特气候。在《滇游日记》中,他描述大理“虽盛夏无暑气”,点明了高原气候的温凉特点。《游黄山日记》中,他提到山顶“风寒刺骨”“云雾瞬息万变”,而山脚则“晴暖如春”,体现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

来源:千库网

通过大量观察物候与气象的关系,徐霞客总结出不同地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广西水稻“岁可三熟”、贵州“山田瘠薄,仅种荞麦”,“江南桃李已谢,而北地始开”的描述,体现了江南与华北的花期对比。

徐霞客记载的冰川范围(如丽江雪山)、河流水量(如长江、珠江支流)等,为对比现代气候提供了基线数据。例如,他提到的某些冰川现今已显著退缩,表明气候变化是不变的永恒。据统计,游记中记录的暴雨、干旱事件频率与明代“小冰期”气候波动特征吻合,为历史气候重建补充了实证。

不谋而合的霞客精神

400多年前,徐霞客的考察途中并没有天气预报的提醒。在他的行进路上,曾多次遭遇风雨等恶劣天气,在考察日记中他记录了丰富的气象物候资料。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徐霞客因暴雨被困多日,溪水暴涨导致无法通行,“溪水暴涨,舟不可行”。行至湖南时,他遭遇“风雪交加,寒不可御”,大雪封山被迫折返。在黄山,他因严寒几乎丧命;在腾冲探险时因暴雨失足险坠崖……

徐霞客打破了以往研究的藩篱,从爱好出发,以行万里路的劲头开展实地调查,以科学审慎的态度观察记录,对途中所看到的气候、地貌、民俗等深入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断校正前贤之谬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实践为本的探索精神、人文关怀的生态意识,造就了“一代游圣”的精神图腾。

而“5·19中国旅游日”的确立及落户宁海,更是宁波文旅部门、气象部门与民间学者接续奋斗的共同成果。徐霞客对宁海的第一印象,定格于一场“云散日朗”的气象奇观。这一描述不仅是自然天象的写照,更像是气象专家仿佛透过徐霞客记录的文字,与徐霞客本人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

如今,随着现代气象与文旅的发展,徐霞客所留下瑰宝的含金量仍然在上升。“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引导着后人敬畏自然力量,实践探索精神。

作者:魏薇 陈可昕 钱燕珍

编辑:魏薇 气象科普

审核:赵驰宇 郑梅迪 钱燕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市州党报关注】“食尚贵州·爱... 5月17日,“食尚贵州·爱上黔菜”餐饮美食消费季启动仪式暨“88市集·千山荟萃”——贵阳美食走进多彩...
【餐饮管理】开中式快餐店怎么避... 开中式快餐店怎么避免亏损?近几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快餐的需求量增加了很多。也因为受到了一...
零食界的红绿灯:健康选择小秘籍 爱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小朋友们的快乐无比的放学路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活泼稚嫩的童音,“妈妈,我想...
淄博烧烤三件套:小饼卷肉 + ... 在淄博的街头巷尾,每当夜幕降临,炭火的微光与缭绕的烟雾交织成一幅烟火画卷。三三两两的食客围坐在小马扎...
偶遇萝春阁老招牌,不仅是生煎馒... 周末傍晚出来散散步,偶然走到浙江中路宁波路。这一带自从上海开埠以来就是繁华所在,国营百年老店和新来的...
炸鱼块,有人放面粉,有人放淀粉... 江西人很喜欢吃油炸食物,尤其是油炸鱼块,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日间都很喜欢吃,金黄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鲜...
原创 用... 清晨七点,阳光透过纱窗在厨房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我轻按酸奶机的开关,乳白色的雾气裹挟着微酸的奶香扑面...
原创 顺... 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顺德",佛山顺德这座美食圣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岭南大地上,被联合国教...
殡葬主题餐厅:惊悚体验背后的独... 在当今社会,餐饮业早已不再局限于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的载体。而在众多主...
炸藕盒有技巧,裹粉前多做这一步... 小时候,外婆总会在周末给我做炸藕盒。那金黄酥脆的外皮,咬一口,先是清脆的声响,接着是藕片的爽脆和肉馅...
广东惠阳发布两条美丽乡村走廊 ...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惠州5月19日电 (记者 程景伟)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5·19中国旅...
依依的露营房车 依依的露营房车
茶香漫山处云上迷客山的诗意栖居 怎么说呢,这些年见过太多千篇一律的网红景点,但第一次踏足云上迷客山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感还是让人心...
古交正式通车!串联4个村! 5月12日,由中铁二十二局承建的古交市北部旅游通道吾儿峁至角子崖段项目顺利通过古交市河口镇人民政府组...
大漠轻纱:一场唤醒灵魂的沙漠奇... 怎么说呢,沙漠这地方吧,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你看着它金黄起伏的沙丘,听着风声在耳边低语,不知不...
5·19中国旅游日 | 我区整... 每年的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连日来,我区整合五市文旅资源创新推出系列活动,包括文化和旅游惠民、旅游...
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盛大举行 5月18日,2025年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筑城街头上演,26个方阵近3600人的巡游队伍沿中华路、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