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
一在外面吃饭就觉得特别渴
猛喝水都不管用
难道是厨师加了致死量的味精?
还是饭菜里有“科技与狠活”?
其实
在外面吃完饭会觉得“口渴”
是因为一餐中摄入的钠总量太高了!
而味精之中的钠含量
相对于盐并不算高
图源:丁香医生
去餐馆吃一道菜
全天钠摄入就超标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也就是约 2000毫克钠。
而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了中餐馆8000多道菜品后,却发现:
平均单份菜品的钠含量为3331.2毫克,62.6%的菜品中的钠含量都超过了预防慢病所建议的2000毫克上限。
其中,汤类和油炸菜品的单份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805.4毫克和3356.1毫克。
也就是说,咱们去餐馆吃光一道菜,全天的钠摄入大概率就会超标,而且是成倍地超标。
餐馆饭菜这么高钠
为啥吃起来不咸呢?
饭菜里有很多盐,但你并不觉得咸,是因为大厨烹饪有以下2个技巧:
一是使用复合调味
大厨炒菜一定少不了各种调料。盐、味精、酱油、蚝油、豆瓣酱、鱼露等,这些个个钠含量都很高。
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些调味品叠加起来,吃起来肯定齁咸。但实际上,经过大厨的复合调味之后,这些菜反而十分可口。
人的味蕾,对于不同味道的感知,是会彼此干扰的。常见干扰味觉的复合调味料是——糖和醋。
在1%~2%浓度的盐水之中,加入食盐7~10倍的蔗糖,会让大部分咸味减少。醋也有类似的作用,高浓度的酸会掩盖咸味。
所以糖醋、酸甜、酸辣等口味的菜,即便钠含量较高,吃起来也不会那么咸。
图源:丁香医生
二是做了食物腌制
我们感觉到咸,主要是来自于以钠为代表的咸味物质,对于口腔味蕾的刺激。
但是,一些食材经过长时间的腌制或炖煮之后,部分钠会渗透到食材的细胞或者分子结构内部,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结合,从而无法被味蕾感知。
所以,即使我们摄入了超多的钠,但是味蕾感知不到,也不会觉得咸。
7个小技巧
悄悄帮你减少钠摄入
高钠饮食,带来的口渴只是表象,长期以往,对身体的破坏力,才真的不容小觑。
如果钠摄入过量,人体为了保持一定渗透压,会吸收大量水分,使整个细胞外液容量增多,让我们原本就脆弱的心脏承担更多的压力。另外,长期过量的摄入盐,还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
当然,即便知道这些,不下馆子是真的做不到的。实在嘴馋的朋友,可以试试这7个小技巧,尽可能降低伤害。
1、点一些清蒸、清炖、白煮、白灼等烹调的食物。这些菜式,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添加的调味品比较少。
2、减少食用卤味、腊味等“入味”的菜。这样会使得钠在食材中相对分散。
3、避雷被掩盖的钠:甜咸口、甜酸口、重油的菜品,是隐藏钠的重灾区,应该尽量少吃这些味型的菜品。
4、主食尽量选清淡的:在点了很多菜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点加油、盐、糖的主食。比如葱花酥饼、炒粉、麻团、担担面等。
5、餐前餐后多喝水,或者吃点高钾水果。比如香蕉、橙子、木瓜等,帮助促进钠排出体外。
6、外出吃饭时尽量少喝汤、少用菜品的料汁拌饭。
7、备注少盐少调料。
看完赶快转发给你关爱的人吧!
愿下次去餐厅干饭的你们
少一点口渴
多一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