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聚焦涉旅难点重点痛点,坚持以高目标为引领,以游客需求为核心,以市场化专业化运营为路径,全力保障旅游文化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夯实“部门联检联查、行业专业监管、信息共享共建”三项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
联合执法协同共治,推进旅游客运安全有序。一是构建联办机制,高效化解涉旅矛盾。与运管部门建立旅游客运信访事项联合受理工作机制,针对旅游包车违规运营、线路纠纷、服务质量等高频问题,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形成“信息互通、线索互转、案件联办”工作闭环。行动开展以来,共受理旅游客运相关信访事项3件,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群众满意度达100%,有效防范涉旅客运矛盾升级,维护文旅市场稳定。 二是深挖核查线索,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根据机关单位移交涉旅线索,迅速组织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聚焦旅行社与客运企业合作中的资质审核、合同规范、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对22家旅行社及关联客运企业进行实地核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使用无资质车辆、擅自变更客运线路、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检查中发现1起涉嫌违规租用“黑车”行为,依法立案查处1起,倒逼企业严格落实客运合作合规化管理要求。 三是建立互通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建立旅游客运监管信息互通机制,与运管部门实时互通旅行社用车备案、客运企业资质、违法违规处理结果等数据,实现旅游客运环节动态监管。定期联合开展旅游客运安全培训交流活动,组织执法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提升行业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从源头减少相关信访问题发生。
行业监管持续强化,规范涉旅主体经营行为。 一是开展质保金专项约谈,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针对部分旅行社未按规定补足、增存质量保证金的问题,组织召开警示约谈会,对126家旅行社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有关质保金管理的规定及意义,通报行业内因质保金不足导致游客权益受损的典型案例,明确要求企业限期完成整改,建立质保金动态监管台账。同时,对逾期未整改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确保质保金制度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二是联合处置舆情投诉,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与市交通运输局建立旅游舆情投诉联合调查机制,针对网络平台、信访渠道反映的旅行社虚假宣传、强制购物、服务缩水等问题,第一时间联合开展调查核实。对3起涉旅舆情投诉逐一核查处理,其中责令企业向游客道歉并退款3起,立案处罚1起,约谈旅行社3家次。在处置过程中,同步向企业宣讲诚信经营理念,推动建立“红黑榜”制度,对10家投诉率高、整改不力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引导全行业树立“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意识,助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优化监管服务方式。树立“监管即服务”理念,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宣贯法律法规、上门帮扶指导等方式,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合规经营指导,提升服务质量和行业竞争力,推动旅游企业从“被动监管”向“主动合规”转变。
锚定未来发展方向,持续优化营商长效机制。 一是深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全链条监管网络。加强与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文旅吹哨,部门响应”监管机制作用。 二是紧盯重点领域执法办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持续聚焦“扫黄打非”、旅游市场秩序、文化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销售、导游乱象、安全生产隐患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新型违法违规行为的研究分析,提升执法办案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形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和社会共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案例研讨、业务大讲堂等活动,提升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市场监管,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公布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媒体、行业协会等共同监督,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共治格局,全面提升旅游旺季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全市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来源:西宁文旅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