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涂梦蝶
通讯员 覃辰恺 王清江 刘颖
实习生 董建花
初夏时分,走进湖北省博物馆“融在楚天”展厅,一张清代长盛川茶庄褒奖状正静静陈列,泛黄的纸面和斑驳的墨迹仿佛浸润着百年茶香。
在跨越中、俄、蒙三国的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万里茶道上,长盛川青砖茶曾享有盛誉,并凭借精细的制作和品质得到清廷皇家赐予的红色“双龙票”。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循着墨迹指引的轨迹,沿长江而上直抵宜昌,探访这座万里茶道节点城市——当古茶箱的木质气息与三峡江风相遇,万里茶道正在续写新的故事。
清宣统年间的长盛川褒奖状
茶叶变香料,老茶玩出新花样
“没想到茶叶还能当香料……”母亲节前夕,位于宜昌游客中心附近的一家新茶饮美学体验店内充满欢声笑语。茶香氤氲间,二十余位市民围坐在原木长桌前,她们指尖翻飞,将一片片绿茶叶填入素色棉布内,扎成小巧的茶香包。带着女儿和母亲参加活动的陈晓熙轻嗅香包后感叹,“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喝茶,但把茶叶做成香包还是第一次。”
茶饮店正在举办母亲节活动
现场制作的茶香包
这份“茶香包”正是湖北茶叶品牌长盛川探索茶文化传承的小小见证。店内陈列架上,印着“万里茶道”纹样的品鉴装茶盒与玻璃罐装的冷萃茶饮并肩而立,传统青砖茶被碾成茶粉,与五峰毛尖、宜红茶一同成为调饮基底。店长陈神超介绍,他们尝试将茶与花果、奶咖甚至酒类混搭,“比如用青砖茶搭配咸奶盖和我们小时候常喝的炒米茶、用宜红茶做茶冻撞奶——老茶客觉得新鲜,年轻人也觉得有趣。”
这种创新在当天的母亲节沙龙中尤为突出。活动后半程,店员端出调饮工具,边展示边引导参与者用茶汤调配茶饮。“喝茶是融入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事情,但是像古人一样喝茶毕竟还是不方便。”茶艺师的动作行云流水,极具美感,陈晓熙一边欣赏一边感叹,“如果能够将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我想我们能够更好地将它传承下去。”
茶艺师正在展示工夫茶
在宜昌,茶叶的“破圈”不仅限于产品。今年4月,青砖茶还作为赞助商之一出现在“宜昌马拉松”的比赛现场。“喝了‘银锭’茶,比赛一定赢!”在赛事补给区,参赛者们纷纷为青砖茶点赞,“比赛完之后喝一杯温茶,感觉十分舒爽。”
来自八达岭长城的历史回响
“我在长城看到你们长盛川了!”2016年秋,一张八达岭长城的照片让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第19代传承人何建刚深感意外——朋友拍摄的“万里茶道”主题雕塑中,驼队商贾背负的茶袋上清晰烙印着品牌字样。这组由清华美院教授参考清代张家口税关档案创作的青铜群雕,无声诉说着湖北茶业昔日的辉煌:鼎盛时期,长盛川仅夷陵(今宜昌)分号就有工人200多人,年产砖茶5000箱以上,商队络绎不绝穿越长城关隘。
茶马互市的故事
宜昌是万里茶道申遗节点城市,图为宜昌茶港天然塔
历史的回响正与现代车间的机械声交织。在宜昌伍家岗区的茶叶发酵车间内,自动传感器实时监测着青砖茶渥堆发酵的温湿度,LED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替代了老师傅的“手感测温”。“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微生物活性,不仅能够缩短发酵周期,还能够扩大产能,同时让更多茶叶发酵。”技术员指着屏幕上起伏的曲线解释道。
正在发酵的茶砖,车间外可以实时监测发酵情况
在宜都市大风口茶园,茶农杨启太正在运转鲜叶。宜昌茶马古道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芳红介绍,作为联村的省级龙头茶企,该公司通过“五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带动古水坪周边10个自然村、10余家茶叶作坊协同发展,联农带农500余户。“茶园流转有收益,采茶季在茶园打工每天能挣200元左右,相当于拿双份工资。”杨启太高兴地说。
宜红茶叶公园
宜昌大风口茶园
“一肩挑两头”的神奇树叶
湖北武陵山区和我国西北边疆地区一样,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的茶产业一边承担着鄂西南少数民族同胞的生计,一边融入了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青砖茶既是产业的载体,也是各民族同胞情感的维系。”
宜昌五峰曾经的茶厂被改造为非遗传承展示馆,继续传播非遗茶文化
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区内的标语
近年来,当地茶企扎根湖北民族地区,深化“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茶农”模式,建设高山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和多个初制加工厂,链接150家中小微企业,使湖北民族地区“一州两县”31.2万亩茶园、近10万户脱贫茶农户均增收达到3000元/亩。
为改善边疆地区农牧民生活,部分茶企多次前往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为戍边守边牧民家庭送上茶叶和物资,同时举办茶马古道各族群众文化交流活动,以茶为媒,邀请各族群众品茶赏艺。而在宜都大风口茶园“民族团结旅游线路”上,土家族、苗族、汉族群众共品宜红茶的场景也成为常态。
销往边疆的青砖茶
五峰茶厂里的旧机器
旧时茶厂的外墙已然斑驳,厂房内旧机器早已停摆,砖茶古道上的驼铃声曾经远去,又在今日被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激活。2023年,湖北茶叶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2024年,宜都宜红茶茶叶产量达到2.57万吨,品牌价值达11.36亿元,长盛川青砖茶非遗工坊年接待研学和旅行游客超5万人次。当智能产线的代码与古茶仓的陶罐共鸣,这片曾滋养万里茶道的土地,仍在续写“一片叶子富八方”的故事。
(来源:极目新闻)
下一篇:酸奶新国标来了!这些指标都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