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我们最熟悉的饮料雪碧,在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更换了配方。这三种添加剂,分别是果葡糖浆、蔗糖素和安赛蜜。
那么,它们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果葡糖浆(图一),主要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由此得名。它是由玉米淀粉水解而制得,属淀粉糖类。随着糖价的不断上升,价格稳定的果葡糖浆就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果葡糖浆广泛应用于饮料行业,不仅可以有效替代蔗糖,甚至口感更有优势,雪碧也是以“口感”为理由解释配方的更换。不过,果葡糖浆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扰乱新陈代谢,还能产生饥饿感促使摄入者喝更多的饮料。
蔗糖素(图二),学名三氯蔗糖,分子式为C12H19Cl3O8,甜度是蔗糖的600~ 700倍。乍看之下,这么恐怖的甜度,应该不是什么好玩意。但换个角度想想,这么甜的东西,稍微放一点,就够咱们解馋的了,反而减少了其他糖类添加剂的摄入,也算是有点好处。
当然了,这也绝不是说蔗糖素本身没有坏处。有研究表明,蔗糖素会干扰人体的肠道菌群,降低药物疗效。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实验,还暗示着其与肝脏炎症之间的关联。
安赛蜜(图三),化学名称为乙酰磺胺酸钾,又称AK糖,是一种有机合成盐,其口味与甘蔗相似,因此也被用来作甜味剂。由于具有价格便宜,不提供能量等特点,安赛蜜成为了无糖饮料中提供甜味的一个选择。
安赛蜜的口碑相对好一点,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对于代谢能力、抵抗能力差的老人、孕妇及儿童等人群来说,减少摄入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摄入过多,安赛蜜也会给我们的肝脏、肾脏带来一定的负担。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雪碧的配方更换,其实就是甜味剂的更换。这些甜味剂一方面减少了我们对蔗糖的摄入,另一方面本身也有一定的隐患。
话说回来,抛开剂量说毒性都是耍流氓。上述甜味剂都有安全的摄入量,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摄入,那么我们不用担心其危害。
但归根结底,再优质的添加剂,也不可能完全无害。饮料不论怎么进化,终究还是不如白开水来得健康。所以,大家偶尔解解馋,无可厚非;但日常的主要饮水来源,最好还是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