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五一”假期,三亚街头,9斤水果到手竟变6斤,3斤之差换来5万罚单。
5月3日,海南省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情况通报:5月1日,有网友反映“在三亚购买水果九斤变成六斤”的问题。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已找到该流动摊贩,经调查该网友反映属实,已依法立案,并根据规定拟给予50000元的行政处罚。
这看似“量刑过重”的处罚,实则是一记精准打向旅游市场乱象的重拳。
旅游市场的缺斤短两问题,早已不是新鲜事。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在各类旅游消费纠纷中,缺斤短两投诉占比超过三成,成为游客心头之痛。在景区,摊贩们大多无品牌、无固定店面,缺乏商誉约束。面对流动性极强的游客群体,“一锤子买卖”的侥幸心理如同野草般疯长。就像三亚这位水果摊主,或许笃定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买完就走,即便发现问题也难以追责。可他忘了,如今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宰客”行为一旦曝光,舆论风暴瞬间就能将其吞噬。
当短斤少两成为行业“潜规则”,当周边摊贩都在偷偷调秤,个别商家很难独善其身。这种“法不责众”的心态,唯有重罚才能彻底击碎。5万罚款,看似与3斤水果的获利悬殊巨大,实则暗藏着精准的治理智慧。假设每次短斤少两能多赚50元,那也得违规1000次才能回本。如此高昂的违规成本,足以让多数人望而却步。正如古人所言:“罚不重不足以禁奸,赏不厚不足以劝善。”重罚之下,才能让商贩真正掂量清楚,触碰红线是否值得。
其实,类似的重罚案例在海南并非孤例。今年春节期间,万宁三文鱼销售店因计量欺诈被处以5万元罚款及责令停产停业3个月的处罚;去年国庆,云南丽江某银器店因虚假称重被罚款8万元。这些案例表明,各地在打击旅游市场乱象上态度坚决,绝不手软。旅游市场监管专家指出:“重罚不仅是对违规者的惩戒,更是向整个行业传递信号,让商家明白诚信才是立足之本。”反观国际旅游胜地日本京都,通过建立严格的商家信用评级制度,对欺诈行为实施高额罚款并公示,使得市场环境长期保持规范有序,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有人质疑重罚只是事后监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诚然,常态化监管不可或缺,但重罚的震慑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五一”这样的旅游高峰期,市场监管力量有限,难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此时,对顶风作案者施以重罚,就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其他商贩不敢轻易效仿。不过,事后重罚需与事前预防协同发力。相关部门可借鉴数字化监管手段,在景区推广智能电子秤并联网监测,同时建立商家 “红黑榜”,将信用评价与经营资格挂钩,形成“预防-监督-惩戒”的闭环治理体系。
缺斤短两看似小恶,实则是悬在游客心头的一把刀,是扎在城市形象上的一根刺,是斩断旅游经济命脉的一把斧。当游客在异乡被“宰”,谁还敢再来?当城市因“鬼秤”声名狼藉,谁来为旅游经济买单?秤上少的是斤两,失去的却是人心;罚的是真金白银,护的更是城市尊严。
宰3斤罚5万,罚的不仅是无良商贩,更是在重塑像三亚这样的旅游胜地的诚信根基。在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唯有以重罚为剑,斩断“鬼秤”利益链;以监管为盾,守护游客消费安全感,才能让旅游城市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让“回头客”变成“常客”,让“好口碑”化作“金招牌”。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