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不愧是博物馆之城,各种博物馆琳琅满目。这次西安行,除了各种历史类博物馆,我们还‘刷’了像自然博物馆、陨石博物馆这样的许多特色博物馆,非常适合‘遛娃’。”5月2日,在城南电视塔下的陕西自然博物馆中,带着两个孩子来西安旅游的湖州游客金先生对记者说。
今年“五一”假期,千姿百态的博物馆在古城向市民游客敞开大门。在多样的特色展陈、美育与公教活动中,寓教于乐的“博物馆之旅”带市民游客体验多元文化的非凡魅力和古城西安的无限韵味。
与恐龙“同眠” 在自然科学里走入博物馆的“妙趣横生”
巨大的“恐龙”脚下,彩色帐篷如星星,点缀着暗夜中的古生物长廊,小朋友们化身“探险家”,展开一场史前探索……5月1日晚,10岁的宁宁和好朋友一起在陕西自然博物馆中度过了“奇妙一夜”:他们跟随公教老师的带领,在找寻消失的恐龙蛋、解密恐龙骨语的“穿越旅途”中,破解物种起源奥秘、感知生命的意义。“第一次住在博物馆里,又神秘又好玩,我知道了很多恐龙的知识!”第二天一大早,宁宁兴奋地跟来接自己的爸爸妈妈说。
贯穿整个“五一”假期,陕西省自然博物馆中妙趣横生的沉浸式体验不止一项“夜宿博物馆”。“今年‘五一’假期,陕西自然博物馆推出了共10项、近40场次的自然科普公教活动。”陕西省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贾先生告诉记者。
在劳动中“留住”春天,掌握春季花叶的奥秘,刻画属于自己的植物标本时光印记;加入博物馆组织的“秦岭四宝守护团”,学习秦岭四宝的习性特征、秦岭地区自然地理知识;通过亲手制作三球仪,在立夏前后直观了解天体运行规律,学到节气知识;于地质万象展厅,聆听一场主题为“生命之光”的公益讲解……5月2日,记者看到,几乎每项博物馆科普活动区域,都是人头攒动,小朋友们更是参与热情满满。
贾先生表示,到自然博物馆参观的市民游客,以亲子群体居多,“正因此,我们也在不断丰富更多样的沉浸体验、陈列展示、科普教育、公益讲解活动,使亲子家庭能够更深入的享受自然探秘与科学探究的快乐。”
穿戴上“科技装备” XR体验让游客“一秒入敦煌”
如果说陕西自然博物馆中的夜宿活动,让参观者们走入了时光隧道,那么“五一”假期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中开启的“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特展,则通过最新科技的加持,让观展者感受到了“一秒入敦煌”的空间“瞬移”。
“流动的敦煌:千色之域”特展运营负责人于昕禾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创新结合,借助XR扩增实境科技,打造全景沉浸式体验,并结合珂罗版特窟壁画作品展示,将敦煌魅力“搬”至西安,“千年前,画工们在洞窟中一笔一画书写信仰;千年后,我们用XR技术为这本巨著续写新的篇章,科技成为了当代人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戴上XR“头显”设备,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步入“体验区”——5月5日,记者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看到,许多游客在展厅排起长队,等待“步入敦煌”。当设备开启,从繁华都市“踏入”千色之域的一瞬间,精美的壁画便“近”在眼前。俯瞰辽阔的金色大漠,近观神秘的洞窟丹青,九色鹿从墙角一跃而起踏出彩虹轨迹,飞天衣袂裹挟着千年故事拂过身边……逼真的场景还原让人叹为观止。
“沉浸感特别强,非常震撼,时间能更长一点就更好了。”体验完毕的西安市民韦女士感慨,“在博物馆里进行这样的科技体验,有一种别样的穿越感——就好像站在了跨越历史时光与空间的交会点上。”
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借助XR技术让莫高窟的千年色彩融入现代生活,对博物馆而言,也是一次创新之举,“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展览模式,推动传统展览向现代转型,既突破了传统展览形式,也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践行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探索。”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表示。
在西安知世界 博物馆里的“多元视角”引游客点赞
“纵观中国金器发展史,不同于唐代的丰满富丽、宋代的典雅秀美,明代的金器以华丽、浓艳著称,并运用大量珠宝、玉石镶嵌,宫廷气息浓厚。”5月5日下午,大雁塔脚下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中,博物馆副馆长张和鑫亲自“上阵”,为游客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全馆在展展览深度导赏。
从汇聚珍贵金器、耀眼夺目的“金玉满堂”展,到妙趣横生颇具生活情致的“百年蜂语”——斯洛文尼亚蜂箱板画展,再到展现工匠之心的“匠心筑器,瓷耀东方”——20世纪50—70年代外销瓷器展……在张和鑫的娓娓道来中,文物中的艺术气息,倾倒观者,“真是‘在西安,知世界’。”成都游客李女士说。
7公里外的钟楼一侧,湖北游客王敏芝和家人,在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与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中,度过了一个“梨园午后”。“我的爸爸妈妈比较喜欢戏曲,没想到西安有这么好的地方戏曲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把老西安充满烟火气息的秦腔韵调。”王敏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