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五一出行浪到飞起,也别忘了以健康为本!(出行防护篇)
五一假期已至!
打工人变身"快乐特种兵"
但冲景点、刷美食前
这些保命指南请收好——
出行防护篇:
Q1:假期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A:请牢记三大防护要点:
1.危险水域需远离:远离无救生设施的水库、溪流等野外水域,游泳选择正规泳池并穿戴高质量浮力装备。
2.监护“四知”铁律:家长需掌握孩子“去向、同伴、内容、归时”,儿童泳池戏水时保持全程监护。
3.遇险科学施救:发现他人溺水时,优先呼救、使用浮具救援,禁止盲目下水(尤其非专业者)。
Q2:高温天如何预防中暑?
A:建议采取以下防护策略:
1.行程避峰: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开暴晒行程、减少户外活动,随身携带含电解质饮品。
2.装备升级:穿戴防晒衣、宽檐帽及防紫外线墨镜,高温天配备冰袋、冰水用于物理降温。
Q3:发现有人中暑,该如何急救?
A:遵循三步急救法:
1.快速降温:转移至阴凉处,用冷水擦拭颈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有条件时冷水浸浴。
2.药物慎用:意识清醒者可饮用电解质类饮品或补液盐,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首选物理降温为主。3.热射病警报:体温>40℃或出现意识模糊时,立即拨打120并在救护车到达前持续物理降温。
Q4:旅行中突发发烧该如何处理?
A:分阶段应对:
1.卫生防护:避免生冷海鲜、路边摊食物,分装消毒湿巾随时清洁手部,野外活动需配备防蚊衣物及喷雾;出入温差大的区域注意增减衣物。
3.药品准备:必备体温计、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补液盐,儿童需按体重配备专用退热药,体温<38.5℃优先物理降温(退热贴、饮用温水、温水擦浴);>38.5℃服用布洛芬,(成人一次 1 粒,最多一日 2 次)。
4.危险信号:持续高热3天不退,或出现抽搐、皮疹、剧烈头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排查登革热、流感等传染病。
供稿:急诊医学科 黄朝晖
供图:社会工作部 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