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脚步一临近,粽子就成了咱老百姓热议的焦点。每年这时候,南北粽子口味之争就像一场大戏,准时开演。甜粽党和咸粽党各执一词,吵得那叫一个热闹,谁也不服谁。今天,咱就来唠唠这场有趣的 “咸甜大战”,顺便看看它背后掀起的消费新浪潮。
说起粽子口味为啥会有南北之分,那原因可不少。从饮食习惯上看,北方很多地方的人日常主食多是面食,口味偏咸,所以粽子这种糯米做的食物,往往就被当成饭后甜点,自然甜口更受欢迎。就拿山东来说,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喜爱甜口粽子的人群能占到 90%,吃着软糯的蜜枣粽,就着一杯清茶,那滋味甭提多舒坦了。而南方呢,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合水稻生长,大米成了主食。粽子在南方常常被当作正餐,出现在早中晚餐的餐桌上。既然是主食,咸口也就顺理成章了。像浙江,高达 87% 的人都偏好咸口粽子。
除了饮食习惯,物产也对粽子口味影响不小。北方日照充足、气候干燥,特别适合枣树生长,西北大枣、河北金丝小枣都很有名,把这些香甜的枣子包进粽子里,那就是北方特色的枣粽。南方靠海,海产品丰富,在广东、福建等地,人们喜欢把干贝、虾米等放进咸肉粽、烧肉粽里,鲜上加鲜,那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过去,南咸北甜的界限那叫一个清晰,可这几年,情况有了大变化。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大家尝鲜的意愿也越来越高,南北口味的分界线渐渐模糊了。从某线上平台的销售数据来看,今年甜粽子的销量居然反超了咸粽,以 52% 的比例险胜。虽说咸粽的覆盖范围还是比甜粽广,但甜粽的消费体量也不容小觑,受众群体变得更广了。你瞧,京津冀这些北方城市,鲜肉粽、蛋黄肉粽已经走进了不少家庭;而在南方,豆沙粽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在这口味融合的大趋势下,新口味的粽子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榴莲粽、芒果粽、冰淇淋粽等甜品型低温粽,尤其受 21 到 25 岁年轻消费者的追捧,说不定哪天就成了新的热门话题。不仅如此,人口流动还让嘉兴粽、竹筒粽、清真粽、肇庆裹蒸粽等地域特色粽子火了起来。据统计,超 20 万的购物用户在网上搜索地域粽,想通过网购家乡特产粽子来解乡愁。
这 “咸甜之争” 掀起的消费新浪潮,可不光体现在口味融合和新口味出现上,还反映出消费者对粽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拿健康来说,大家现在更注重低糖属性,有 41% 的消费者在买粽子时会把低糖放在重要位置。毕竟粽子里的蛋黄、咸肉、蜜枣这些馅料,热量和糖分可不低,再加上糯米本身就不太好消化,所以像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病患者、肥胖及心血管病患者,还有老人和婴幼儿这些特殊人群,吃粽子的时候就得格外注意。
这场南北粽子口味战,从单纯的甜咸之争,升级到荤素之战,再到如今口味版图的不断变化,反映出的是咱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不管你是甜粽党还是咸粽党,又或是新口味的追随者,都得承认,这场 “战争” 让粽子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好啦,今天关于南北粽子口味战和消费新浪潮的事儿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要是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就请动动你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吧,保准你往后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啥都顺风顺水,财富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