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北京,就不能錯過故宮這個景點瞭。大傢都知道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傢宮殿,舊稱為紫禁城,始建於1406年,建成於1420年,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宏偉壯觀,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故宮不僅歷史悠久,還見證瞭明清兩代皇傢權力鬥爭的未解之謎,這些謎題,讓世人研究很久,也沒有真正弄清楚。
故宮在古代是皇帝和皇帝傢屬居住的地方,也是皇帝和大臣們議政的地方,所以安全就很重要,古代的故宮平時守衛森嚴,部署瞭大量的侍衛保護故宮裡的安全,其中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它無比震撼的威嚴和神秘,對於史學傢和考古學傢來說,就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這一磚一瓦的背後都隱藏瞭不為人知的秘密。故宮自從在1420年建成以後,至今600年的時間中,先後經歷瞭200多場規模較大的地震,但每一次都無法撼動這個宏偉的宮殿,可見這個宮殿的設計實在巧妙,不得不感嘆古人這非凡的智慧。
古代夏季雨水較多,但是故宮卻從沒有被淹,無論下多麼大的雨,隻是雨過地皮濕,很快就滲透得一幹二凈,其中的奧秘引人深思。你如果以為這個地磚是普通的地磚就太小看古人瞭,這畢竟是皇傢用的,可是造價不菲,工序復雜,據說比黃金還要珍貴呢,之前甚至還拍賣出40萬一塊的地磚。這故宮的磚也是由當時的大明朝禦窯燒制出來的,據明史記載,這種磚的燒制需要720天,即兩年的時間。而且制作過程十分嚴格,有著冬暖夏涼的作用,這種特殊燒制出來的地磚,厚度比一般的磚頭要厚,吸水性特別的好,磚與磚之間形成的縫隙大,還可以有效地將雨水引入地下,由此可見古代的工匠心思縝密細致。
由於故宮裡面的太和殿廣場地磚磨損程度嚴重,所以工人開始對故宮博物院的太和殿廣場地磚進行修補,在工人修補的時候,工人們搬開瞭表面的一塊地磚後,發現地下竟然還有一塊,再搬開還有,越挖越覺得驚訝,原來太和殿廣場地下,竟然有橫豎十五層的地磚。後來經過專傢查閱瞭大量的資料和研究發現,在古代太和殿是國傢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比如登基、將士出征等各種慶典,所以古人在太和殿地底下,設橫豎十五層地磚的目的,就是為防止有人通挖地道的方式進入太和殿裡面,從而確保太和殿裡面的安全。
古代皇帝為瞭高枕無憂,有效防禦“地道”的問題,竟然采用橫七層縱七層的結構交錯鋪於地表上,要不是工人在修補地磚是不小心給“挖出來”,這個秘密恐怕至今無人知曉,而且在古代沒有什麼專業儀器的情況下,這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才能建造出來。小夥伴們對這個造價不菲的地磚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告訴大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