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7名登山队员遇难,七年后日记中留下诡异话语:我们错了,救救我
创始人
2024-09-02 14:36:43
0

在云南和西藏的交界处,有一座海拔六千多米的梅里雪山,白雪覆盖的雪山下坐落着几处村庄。

1990年12月,突然有十几个人出现在梅里雪山脚下,从他们的衣着来看,这些人完全不像是本地人,还带着各种当地人不认识的仪器设备。

当地的雨崩村的村长还以为这十几个人只是来进行什么考察工作的,并没有太过在意,许多村民还主动上前和他们打招呼,并送给他们一些吃的。

几天之后,这些人和当地村民慢慢熟络了起来,村长还和村民们一起做了好酒好菜和这些人一起共进晚餐。

可是在吃饭的时候对方说出的一句话让在场的村民们顿时脸色大变,对方领队的人随口说道:

“我们这次来是为了攀登这座神秘的梅里雪山。”

队长话一出口,所有村民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脸上的表情也都由喜悦变成了凝重,攀登梅里雪山,这可是让当地人感到相当抵触的事情……

17名登山队员离奇遇难

原来,梅里雪山不但景观壮阔,而且一直以来都被当地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百姓们视为“神山”。

其中13座巍峨耸立的山峰在宗教思想中被大家看作“十三位神仙”,最大的山峰卡瓦格博峰是信仰佛教的藏民们历来的朝圣之地。

在当地人看来,梅里雪山这座“神山”是不允许人攀登的,对其攀登就是对神的亵渎,于是在知道这些人是准备攀登梅里雪山的攀登队时,当地人才会出现那么大的情绪反应。

为了阻止这支登山队攀登雪山,村长请来了当地的老人对攀登队员们极力劝说,村长并没有拿自身的宗教信仰来说事,而是客观地阐述着攀登眼前的这座巍峨雪山有多么危险。

老人们的言语并没有任何夸张,之前就曾经有人不听劝阻试着攀登梅里雪山,可最后要么就无功而返,要么就葬身于雪山之中。

纵使村民们极力劝阻,但是登山队并没有听从,他们一边承受着来自当地村民的压力,一边默默为接下来的登山工作做着准备。

对登山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这些人在之前攀登其他山峰的时候早就听过许多遍,因此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抱着无惧无畏的决心,这些人出发了。

12月1日出发那天,村长对他们进行了最后一次提醒,希望他们考虑到登山的风险而放弃登山,但是无济于事。

村长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默默走向雪山深处,不禁叹了口气,心中既有对这些人的不满,也有对他们的担忧。

参与登山的队员一共有17人,另外有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山脚下负责提供后勤援助,当地人和留守人员都一起等待着这次登山结果,可是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

在元旦刚刚过去的1月3日,此时离登山队出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天留守在山脚的工作人员和山上已经攀登到海拔5000多米的队员联系时,突然信号中断。

然后工作人员拿高倍望远镜向山上的营地望去时发现,营地所在的地方竟然已经成了白茫茫一片,整个17人居住的营地都在短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

工作人员意识到大事不妙,马上向上级层层上报,很快周边各个地方的救援队纷纷赶来,在雪山上实施搜救。

搜救工作持续了19天,始终没有找到登山队员的踪迹,到了1月22日,搜救队经过对天气和地理状况的分析,宣布17名队员全部遇难,随后搜救队撤出,此事渐渐结束。

事情虽然过去了,可是这次登山队遇难的事实让更多人对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梅里雪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就在登山之前,当地许多村民还说道:“这些人不尊重神山上的神,非要攀登神山,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而后来在登山队出发之后,甚至有上万名藏民来到雪山脚下,口中念着各种“咒语”,表示希望他们所认为的山神对这些登山队员的行为进行惩罚。

就像这些藏民所赌咒的那样,这些登山队员竟然真的在登山过程中遭遇了不测,要知道这些登山队员各个都是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

他们是由11名来自日本东都大学的登山队员和中国登山协会的6名队员共同组成的17人的中日联合登山队。

他们的登山行动是受到中国政府批准和当地政府支持的,无论是队员的应急能力还是登山的设备方面,都是数一数二,那么这些拥有丰富经验的登山队员,怎么就在攀登梅里雪山的时候以离奇的方式全部遇难了呢?

是否真的像当地藏民所赌咒的那样,他们是受到了山神的惩罚了呢?

事后相关部门的调查组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的时候,首先找到了当时负责在山脚下和登山队保持联络的当地相关部门的行政人员陈尚仁,和一名联络员张俊,希望从他们口中能了解到有关当时登山队的更多细节。

奇怪的“寺庙”

据陈尚仁讲述,当时登山队在攀登到海拔3500米的地方时,建立了登山队的大本营,然后在继续向上攀登的过程中相继建立了1号营地和2号营地。

这些过程都比较顺利,陈尚仁一直在和登山队联络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着他们的最新状况。

而当后来登山队攀登到海拔5100米的地方时,队伍里的中方人员和日方人员对于在哪里建立3号营地产生了不同意见。

日方人员希望尽快在就近的山脊上建立3号营地,然后短暂休息之后继续向上攀登,而中方人员考虑到山脊上有发生雪崩的可能,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认为应该在远离山脊的地方建立3号营地。

后来陈尚仁从联络中得知,攀登队在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在中日两方建议的地点的中间点建立了3号营地。

在他们每建立一个营地的时候,都会向陈尚仁汇报具体的位置,以此来让山下人员对登山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意外状况。

登山队在3号营地休整之后,决定由11个人留守在3号营地,而另外6个人由中方负责人宋志义带头继续向上攀登。

在宋志平的带领下,6名队员又攀登到了海拔5900米的一处大冰壁前并建立了4号营地,这是登山队在梅里雪山上所建立的最后一个营地。

在4号营地做好休整之后,宋志义等6名队员开始向梅里雪山的最高峰卡瓦格博峰的顶端进发,大家眼中盯着眼前的山顶,马上就可以迎来的胜利让每一个疲惫的身躯都不禁加快了脚步。

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攀登到离顶端已经不到300米的地方时,突然天气大变,天空快速暗淡了下来,一场暴风雪席卷而来。

眼见着胜利在望却无法继续向前,队员们虽然心中无比遗憾,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也只好先撤回到4号营地。

登山是一项非常耗费体力的运动,因此即使队员们身上有对讲机可以随时与地面联络,但是为了节省体力,大家在攀登过程中也尽可能减少联络次数,只有在遇到意外状况时或在营地休息时才会频繁和地面通话。

暴风雪来临时这6名队员忙着往回赶路,久久都没有与营地队员和山下工作人员联络。

身在山脚下的陈尚仁也很快发现了天气的异常,不禁为山上的队员担心起来。

后来收到宋志义等6人安全返回到4号营地的消息时,陈尚平才放下了心中的忧虑,而又过了一会儿,宋志义又从对讲机中说由于天气恶劣,他们将要从4号营地撤回到3号营地。

6名前锋队员冒着暴风雪顺利返回到了3号营地,此后暴风雪一直持续了许多天,这期间陈尚仁一直和攀登队保持着联系,而集体住在3号营地的攀登队员们因为无事可做,便时常打开对讲机和地面人员聊天。

陈尚仁所知道的异常状况出现在1月3日那天,这也是他最后和攀登队有联系的一天。

1月3日这天,陈尚仁和张俊等地面人员正在对讲机中和山上的攀登队员聊天时,突然听到队员们语无伦次的话语:

“那是什么?”“是寺庙吗?”“这是什么情况?”

陈尚仁继续呼叫,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只听到对讲机的一阵杂音响过,然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山上的队员们传来任何声音。

陈尚仁还以为是像往常一样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的信号中断,并没有多想,而联络员张俊从信号中断前队员们凌乱的话语中感觉到很可能出现了异常状况。

于是他们两人马上跑到高倍望远镜处朝山上望去,只见本来清晰可见的3号营地,只剩下了白茫茫的一片,于是他们马上将情况上报,于是有了上文所说的搜救队搜救以及宣布登山队员们遇难等情况。

但是登山队究竟是在遭遇了什么的情况下而遇难的呢?这在后来的多年之中一直是一个谜。

而队员们在最后所说的“寺庙”这两个字,令人感到非常奇怪,难道他们所遇到的意外状况和寺庙有关?

就算如此,那这寺庙何至于让他们如此惊讶呢?难道这寺庙是在他们眼前突然出现的吗?多年以来当地人对此议论纷纷,但是没有人知道登山队当时具体到底经历了什么奇怪的现象,这一谜底直到7年多以后,才被进一步揭开。

一本意外出现的日记

1998年7月,一名当地村民在山脚下放牧时,远远地看到远处的一处山坡上有着五颜六色的散落物体,走过去之后发现雪堆里竟然散落着各种衣服、背包、鞋子等个人物品,他意识到情况非同一般,很有可能是某些遇难者的遗物,于是马上上报。

相关部门收到汇报后将遗物带走,在整理这些遗物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日记本,日记本上面记载着许多页的日记,仔细看后发现上面的内容是在讲述攀登梅里雪山的过程,而时间正是7年多以前中日联合登山队在山上的时间。

那场登山行动中队员们的遇难原因一直是个谜,为了找到相关线索,相关人员立即对这本日记进行了仔细研究。

日记中记载,当时宋志平等6名队员因为暴风雪而从4号营地撤回到3号营地之后的一天晚上,大家正挤在帐篷里取暖聊天,突然听到外面有许多妇女的说话声和婴儿的啼哭声。

听不清妇女在说什么,但是声音是那么明显,并且帐篷上来回晃动着许多人影,起初队员们还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还互相问身边的人有没有听到,结果每一个人都听到和看到了同样的东西。

当时大家内心充满了惊恐,因此第二天谁也没有再过多提及此事,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让队员们因恐惧而泄气,大所以大家都愿意认为,这是他们因为寒冷而出现的幻觉。

到了1991年的元旦那天,山上的天气依然恶劣,大家一边在帐篷里取暖一边和地面人员互相给予着新年祝福,大家互相加油打气,希望尽快等来天气好转而攀登到顶峰,为自己新的一年带来第一份喜悦。

熟料在元旦这天晚上,异常情况再次发生,攀登队里唯一的女队员突发高烧,在半睡半醒之中她喃喃自语道:

“他们马上就要来了,趁现在还有时间,我想回去。”

其他队员在一旁大声呼唤,想要把她叫醒,可是女队员在说完这些莫名其妙的话之后就又沉沉睡去,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上才醒来,并且她丝毫不记得自己昨晚所说的话。

日记本上记载的最后一页日记是在1月3日,也就是陈尚仁和登山队失联的那一天。

这最后一页日记上,以非常潦草的字体写着:

“他们来了,我们知错了,救救我。”

从字体的潦草程度可以看出写得非常匆忙。

这是这支17人的联合登山队给世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语,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他们是突然遇到了某种意外状况而遇难。

但具体是什么状况,世人不得而知,后来有专家猜测是一场巨大的雪崩,直接将整个3号营地掩埋在了雪山之上。

这次登山队遇难事件发生后,中日两国相继发布禁令,严禁再攀登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以其所带有的神秘色彩,成为了人类在勇于征服自然的道路上一块不敢再轻易涉足的禁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追剧的时候吃零食,真的健康吗? 很多人在追剧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打开零食袋,不然会觉得嘴里有些平淡。那么,你知道,这种“追剧零食症候群”...
“盛世中国•艺术茅台”——书法... 特邀名家 范兴男 范兴男,1962年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79年在苏州枫桥工艺美术厂从事竹刻工作...
七国留学生创拍云南普洱茶咖之旅 9月20日,同学们在那柯里茶马古道进行创作。当日,“YUNNAN IN MY  LENS”创拍营活动...
这个牛肉饼我家经常做,一次多做... 我家早餐以面食为主,像包子、饺子、馄饨,这些都是带馅的,早餐吃随便搭配一份喝的就可以了。但是像饼、面...
祁门:“徽州月饼”中秋飘香 9月18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制饼手艺人在烘烤月饼。 “过中秋,吃麻饼”是徽州民间的传统习俗。临近...
立冬将至,中老年人:若不差钱,...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开始收藏,也意味着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原创 半... 继西贝后,又一家连锁餐饮品牌陷入了预制菜风波。近日,太二酸菜鱼被吐槽下单到上鱼仅6分钟。太二酸菜鱼曾...
这4类蔬菜,不焯水当心“吃毒”... 这4类菜烹饪前一定先焯水 第 1 类 含草酸 菠菜、空心菜、芹菜、苋菜、马齿苋、鲜笋 、茭白、苦瓜等...
国庆中秋旅游市场升温,错峰、赏... 想避开人潮赏秋色?想解锁小众宝藏景点?或是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境游……国庆中秋“双节”将至,8天超长...
告别城市纷扰!金华横店圆明新园... 受够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和拥挤人潮?这个周末,跟着华媒视野的 “园景音乐季”,一起奔向金华的横店圆明新园...
告别资源错配:开启旅游目的地运... “热门区域人满为患,冷门设施闲置浪费”——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衡,是许多旅游目的地在运营管理中长期面临的...
“乡约”商洛!7条秋季乡村休闲... 近日,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发布7条秋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据介绍,本次发布的线路以“秋采摘 享丰收喜悦...
三星镇:以“吃、看、耍”三重体... 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却有浓郁的烟火气、人情味。“奔县游”成为文旅消费新...
十年睦邻友好,小区变身“欢乐嘉...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9月20日,米市巷街道米市社区新河公寓第十届睦邻节举行。 此次睦邻节活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