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赋能 贵州文旅产业向“新”而行
创始人
2024-09-01 21:34:54
0

安顺黄果树旅游区内,“夜游黄果树”项目每天吸引大量客流,天瀑灵韵大型穹顶天幕光影艺术演出近日开启试运营;贵阳“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再现红军长征,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长征的艰辛;黔东南州不断借助网络传播,持续进行“村BA”“村超”的热度接力……在贵州各地,以“数字+文旅”融合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正成为火热的文旅消费新热点。

刚刚过去的暑期旅游旺季,频频出圈的贵州,屡次跻身国内热门各类避暑旅游榜单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和12.4%,一波波火爆数据的背后是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全省文旅产业带来的叠加效应。

新科技引领,满足文旅新需求

8月28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州旅游 一码游贵州”新平台上线。此次发布新平台,紧紧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简便易用”的核心宗旨,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全面升级,打造一套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贵州“智慧文旅产业生态平台”,构建起连接贵州丰富文旅资源与广大游客的重要桥梁,实现“文旅+科技”的创新融合。

“自2020年‘一码游贵州’平台上线以来,平台屡次更新迭代,以数字化形式全面整合旅游信息、旅游建议等资源,让游客在移动终端上实现旅游六要素一机通办。”平台运营负责人介绍,此次更新囊括了关于贵州“吃、住、行、游、购、娱”6大功能板块,从界面设计、产品布局到预订流程,都将为用户带来丝滑的操作体验。

对于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贵州的谋划不仅于此。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贵州持续用大数据赋能文旅产业资源,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新科技品牌,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了数字化文旅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启动了‘贵州省乡村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的数字化运营服务项目,以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完成90%的4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接入,支撑景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应急调度;还组织开展了智慧旅游案例征集工作,评选出如遵义智慧旅游云系统、贵州茶寿山智慧旅游项目等案例,将这些案例逐步向当地A级旅游景区覆盖,助力景区降本增效和加快数字化转型。”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业态涌现,给予游客新体验

乘坐飞机来到贵州,临近贵阳时透过舷窗,可看见一座红色的巨型建筑似飘带一般逶迤铺展在青山绿水间,这就是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

“艺术与科技的巧妙结合,让整个长征的壮阔景象跃然眼前,非常震撼。”这是许多游客初次参观完“红飘带”的感受。作为当下贵州火热的新晋红色旅游打卡地,“红飘带”凭借“红色文化+科技呈现”屡次出圈,被中央媒体誉为“打开多彩贵州之旅的第一站”。

据了解,“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主要由两大内容组成,一是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的《红飘带·伟大征程》演出,用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二是贵州首个8K电影级巨型LED球幕飞行影院的首演剧目,观众在飞行影院可全方位、全视角、全景领略贵州大美风光,犹如亲身飞行于多彩贵州壮美山河之上的《红飘带·多彩飞越》。

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以来,“红飘带”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暑期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其中,《红飘带·伟大征程》演出800余场,《红飘带·多彩飞越》演出4000余场。今年7月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我们用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表达方式,让红色文化能够年轻化、时代化,让新生一代更能够融入其中。”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宗文说,以“科技+文旅”为媒介的全域行浸式数字演艺新业态,在全息影像构建的时空中,生动述说长征故事,给予不少年轻游客新观感、新体验。

新动能激发,展现产业新活力

入夜,走进安顺市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天为幕、山为屏、水为台,光影璀璨的梦幻感扑面而来,“夜游黄果树”项目把流光溢彩的演艺与水光天色的自然风光交融,令游客发出阵阵惊叹。

7月初,贵州首个裸眼3D沉浸式文化演艺《原族贵州》上演,该演艺由贵州原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涵盖穿越宇宙星空,飞越平塘天眼、万峰林、羊皮洞、二十四道拐、化屋基等多个景点,采用“虚拟+现实”的数字技术展示多彩贵州的生态美、人文美和科技美。

除了通过智慧化、数字化创造创新文旅新场景之外,贵州也将数字化保护深度运用到革命历史遗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保护、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数字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通过一系列前沿的数字化举措,为文物、非遗、图书等穿上数字科技的“铠甲”。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对馆藏70件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对30件文物进行二维扫描,对全馆400个站点进行720全景图像采集,运用云端新技术让游客只需指尖轻触“扫一扫”,即可“云享”红色资源。

“通过技术革新,将现代纺织刺绣技术和非遗苗绣技艺进行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贵州黔东南施秉县舞水云台董事长龙禄颖说,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连线技术,把苗绣通过视觉识别变成数字图像,进行数据库收集与管理,设备实现云上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每天的产量提升到原来的60倍,成本大幅降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编辑/赵珊珊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追剧的时候吃零食,真的健康吗? 很多人在追剧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打开零食袋,不然会觉得嘴里有些平淡。那么,你知道,这种“追剧零食症候群”...
“盛世中国•艺术茅台”——书法... 特邀名家 范兴男 范兴男,1962年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79年在苏州枫桥工艺美术厂从事竹刻工作...
七国留学生创拍云南普洱茶咖之旅 9月20日,同学们在那柯里茶马古道进行创作。当日,“YUNNAN IN MY  LENS”创拍营活动...
这个牛肉饼我家经常做,一次多做... 我家早餐以面食为主,像包子、饺子、馄饨,这些都是带馅的,早餐吃随便搭配一份喝的就可以了。但是像饼、面...
祁门:“徽州月饼”中秋飘香 9月18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制饼手艺人在烘烤月饼。 “过中秋,吃麻饼”是徽州民间的传统习俗。临近...
立冬将至,中老年人:若不差钱,...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开始收藏,也意味着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原创 半... 继西贝后,又一家连锁餐饮品牌陷入了预制菜风波。近日,太二酸菜鱼被吐槽下单到上鱼仅6分钟。太二酸菜鱼曾...
这4类蔬菜,不焯水当心“吃毒”... 这4类菜烹饪前一定先焯水 第 1 类 含草酸 菠菜、空心菜、芹菜、苋菜、马齿苋、鲜笋 、茭白、苦瓜等...
国庆中秋旅游市场升温,错峰、赏... 想避开人潮赏秋色?想解锁小众宝藏景点?或是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境游……国庆中秋“双节”将至,8天超长...
告别城市纷扰!金华横店圆明新园... 受够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和拥挤人潮?这个周末,跟着华媒视野的 “园景音乐季”,一起奔向金华的横店圆明新园...
告别资源错配:开启旅游目的地运... “热门区域人满为患,冷门设施闲置浪费”——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衡,是许多旅游目的地在运营管理中长期面临的...
“乡约”商洛!7条秋季乡村休闲... 近日,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发布7条秋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据介绍,本次发布的线路以“秋采摘 享丰收喜悦...
三星镇:以“吃、看、耍”三重体... 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却有浓郁的烟火气、人情味。“奔县游”成为文旅消费新...
十年睦邻友好,小区变身“欢乐嘉...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9月20日,米市巷街道米市社区新河公寓第十届睦邻节举行。 此次睦邻节活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