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未浓,精彩演出就开始了。炫彩灯光、璀璨烟火、绚丽舞服,打造出一幕幕如梦如幻的场景。丰富的旅游演艺恰如“百花开”,布尔津县的夜晚正是“不夜天”。
近年来,布尔津县的旅游演艺市场快速发展,文旅融合进一步深化,文旅消费得到显著提升。
天色渐暗,布尔津县一栋栋多彩的建筑物隐入朦胧夜色中。白日的喧嚣与夜晚的繁华于此刻交接。
中俄老码头风情街的小广场被灯光点亮。伴随着冬不拉琴声的响起,一群身着演出服装的演员们出现在游客的视野中。他们载歌载舞,用热情的微笑、用好客的邀约,带着游客沉浸式感受布尔津县的特色文化。
独特风土人情营造出的街区旅游场景,为这座小城增添了繁华景象,为万千游客增加了丰盛体验。
位于县城核心区域的中俄老码头风情街,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亦是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在这里,精彩纷呈的旅游演艺项目吸引着一拨拨的游客。
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布尔津县在此打造出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与周边的娱乐、休闲、餐饮等业态形成联动效应,串联出一系列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每当布尔津县迎接传统节日,举办节庆活动时,旅游演艺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场盛宴。
过去,人们对布尔津县旅游的认识或许局限于“看山看水看风景”。今天,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升级,游客可以一边欣赏美丽风景,一边体验美好生活。文化项目作为新型旅游资源,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流行歌曲《布尔津情歌》的传唱,到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议,在文化产品的旋律与镜头中,总能看见布尔津县的身影。
对于游客来说,布尔津县能够打动自己的,不仅是美景,还有更多故事。美好、淳朴、温暖,这些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这座小城懂得,面对游客的文化产品要有特色,更要讲究定位,要随着旅游场景的变化,切换与之相应的旅游演艺供给。
当游客来到街区时,会看到生动有趣的“迷你”剧场;当游客来到景区时,会看到节奏明快的歌舞;当游客来到村庄时,可以听到以森林、草原,以及河畔风声为创作灵感的传统音乐。
因地制宜构建旅游新场景,应需而生培育旅游新空间。在布尔津县,舞台不是悬于高台的存在,而是连通观众,拉近小城与游客距离的通道。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还盘活了县城与乡村的闲置空间。在县城的街区里,“白天去逛街,夜晚看演出”成为很多游客的美好记忆。在禾木村,“小院即舞台,日日见乐队”成为很多游客的村庄印象。
演艺空间与旅游空间有机结合,降低了人们步入文化领域的门槛,展现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广阔前景。
顺应时代的发展,布尔津县的旅游演艺逐渐成熟。
从剧院里的舞蹈到宴会厅的歌声,从景区、景区的常态化旅游演艺到节庆活动上的盛大演出,无处不闻歌舞声。
声、光、电、烟花乃至数字技术等手段不断介入,新业态、新场景、新剧目层出不穷,旅游演艺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名片。
“我们的旅游演艺还需不断创新和提高,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布尔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武雷表示,“接下来,我们会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融合多民族的表演元素,展现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目前,布尔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正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拓展旅游演艺发展空间,推动旅游演艺提质增效。鼓励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的旅游演艺项目,把旅游演艺和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相结合,打造综合性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旅游演艺进一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
(文/黄鸟 胡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