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八义庙会上,位于长治黎都农商行八义支行旁的汆汤摊位前早已人头攒动,滚烫的大锅氤氲出淡淡水汽,出来纳凉赶会的人们围在张阿姨旁,等待享用这份精心烹制的汆汤。
“感谢咱八义支行能让我在这摆摊,尽管每年庙会只有三天,但这么多年了,从30多年前的信用社到现在的农商行,每年八义庙会我都在这里,这里的主任、行长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每来一个新行长,都能和我们说到一起,也不嫌弃我这摊位影响网点牌面,有时候,人多了,他们这的员工在下午下了班还给我帮忙,这不,这是之前在八义支行办的收款码。”
——汆汤老板张阿姨
原来,从张阿姨嫁到老陈家,每逢上党区各乡镇庙会,张阿姨跟着她的老公都是东奔西跑,带着营生的工具和手艺,靠着一碗碗美味汆汤养家糊口。从当年老陈在信用社贷款1万元起家,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张阿姨一过就是30多年,直到老陈去世,张阿姨也没有放弃这一碗碗“汆汤”的小本生意,一个人带着她的“团队”继续摆摊,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准备食材、工具,晚上汤尽收工,回家继续准备第二天的食材,看着越来越多的外地顾客专程赶来享用那碗热气腾腾的汆汤,她觉得自己的坚守是值得的。
大家都说美食藏在烟火里,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张阿姨用勤劳和坚持守住了上党人味蕾上的“记忆”,而长治黎都农商银行,也在日复一日服务“三农”的初心中,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上党人记忆中的味道。
“张阿姨,这是给您换的零钱,要不您教我怎么配料,我教您用手机银行吧?”
——八义支行营销经理小胡
对于年轻人来说,做出“陈氏汆汤”的经典味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样,对于五六十岁的大妈来说,操作手机银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于是小胡认真地学习一碗汆汤的配比,而60后的阿姨拿着手机神情严肃地学着手机银行。
在这个秋日庙会中,农商行巧妙地将金融宣传和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以唠家常的方式将反假币、手机银行、贷款产品等金融知识传递给更多老百姓,渔水之情在当地人的庙会中进一步深化。
来源丨黎都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