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藏30年|达孜:“江苏方案”让高山深谷“流金淌银”
创始人
2024-08-29 18:01:51
0

《新华日报》8月29日头版截图

驱车出拉萨城沿318国道(川藏线)向东,拉萨河一路傍行,水流汤汤,河谷两边高山绵延、云气弥漫。大约20分钟车程,就来到在藏语中意为“虎峰”的达孜区。利用毗邻拉萨的区位优势和谷深林茂、叠泉流水的山水资源,达孜区在镇江援藏工作组帮助下全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和工业旅游,打造拉萨的“后花园”。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在藏语中,“林卡”意为园林,“过林卡”类似郊游、踏青,亲朋好友相约于美景中聚会、野餐、休闲。藏族群众十分喜爱的“过林卡”,这个夏天在达孜又火了。

“我们这个林卡平时还宽裕,到了周末几乎一篷(帐篷)难求。”在邦堆乡林阿村,林卡负责人才让扎西介绍说,他们林卡有30多顶帐篷,出租率一直很高,周末人流量可达2000人,带动12名村民就业。放眼望去,游客们有的喝着青稞酒、酥油茶闲聊,有的在打克朗球、玩扑克,孩子们在草坪上嬉闹,帐篷周围树茂草盛,十分宜人。最引人关注的是4座新式帐篷,在传统藏式风格屋顶下,帐篷被改造成玻璃阳光房,屋内藏式家具齐全,配有供电、网络、娱乐设施,既享自然野趣,又有居家氛围,很受游人欢迎。

在达孜,不少像林阿村这样的林卡,都得到镇江援藏资金的支持。2021年,达孜区文旅局对全区48家林卡拉网式调研,遴选10家基础条件薄弱、发展潜力大的林卡,申请援藏资金800万元升级改造,除了完善基础设施,还新建新式帐篷。2023年以来,援藏指挥部又改造提升十几个林卡,打造出一批网红林卡。章多乡恰村林卡群山环抱、草地厚密、溪流淙淙,游人不但可以租住帐篷,还能在溪河上划皮划艇。这个林卡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元,户均分红1万多元。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达孜林卡客源多为拉萨居民,以及川藏线上的自驾游游客。为招揽游客,2023年以来达孜开展各类推介会、展销会20多场,覆盖1000多家旅行社,组织700多个旅行团1.5万余人来达孜旅游。去年江苏省援藏指挥部冠名的“圣洁拉萨·茉莉格桑共芬芳”高铁列车上,车厢布置的品牌天幕、LED滚动屏,更是把达孜旅游推广到以长三角为核心的东部地区。

同时,援藏工作组还修建句容路、幸福路等骨干道路,高标准规划建设白纳沟生态公园,打通从川藏线通往林卡的“经脉”。正在施工的叶巴村幸福路工程,总投资达1800万元,一头连接202省道,一头把盘山路修到扎叶巴寺景区,不但方便村民出行,也打通了林卡通道。

嵌于海拔4400米悬崖峭壁上的扎叶巴寺,是达孜川藏线上的名胜,每年游客量有十几万人次。为把“流量”变“留量”,镇江援藏工作组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扎叶巴文化旅游景区:扎叶巴村口,藏式民宿沿山坡排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游人入住可享受藏浴;村边,架空的集装箱民宿修到密林里,40个客房对外营业;村外318国道边,设施齐备的民宿酒店已经建成……“在镇江援藏工作组帮助下,达孜从318国道到扎叶巴寺,已形成林卡、星空房、民宿村、乡村酒店等业态齐全的深度游产品线,成为川藏线上又一重磅旅游区。”达孜文旅局局长童晋美自豪地说。

2023年2月第十批援藏干部集体参加达孜林卡经济旅游推介。

在镇江援藏工作组推动下,达孜不仅文旅项目从传统林卡向玻璃阳光房、民宿酒店升级,工业项目甚至工业园区也配套发展庄园经济、开发工业旅游,让旅游业赋能乡村、擦亮二产。

在达孜区邦堆乡拉萨河边,总投资10亿元的洋河朗热酒村项目正热火朝天地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浓厚酒文化的工业旅游点,还将利用废弃庄园建设朗热庄园、朗热水街、朗热林卡,成为展示工业文化、乡村振兴成果的综合体。

位于达孜西郊的达孜工业园是西藏首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眼下正以高原藏乡工艺文化为依托开发工业旅游。借鉴江苏“园区经验”,从2002年起,镇江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接力打造,吸引了一大批高原特色生物、医药医疗、民族手工业企业入驻园区,把园区建成达孜经济的“顶梁柱”,贡献了全区财政收入的九成以上。基于进驻企业,许多生产工艺和产品展现了西藏独特的非遗、藏医、美食文化,加上达孜·丹阳眼镜城的加盟,达孜正按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提升达孜工业园,建设以工业体验、观光科普、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工业旅游区。

为叫响旅游品牌,达孜旅游统一冠名“云上达孜”。镇江市援藏工作组组长,达孜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汤杲解释说,达孜海拔比拉萨高,每年雨季早晨放晴后,达孜纳金山常常是白云缭绕,因而在拉萨市民和外地游客印象中,白云飘飘的达孜高山绵延、峡谷深切,总是那么让人神往,有“天上拉萨、云上达孜”之称。达孜以“旅游+”赋能林卡经济、美丽乡村、工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发展全域旅游,把这片“云上之地”建成游客向往、居民乐居、客商青睐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巍钟 颜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餐厅想生意好!光让人吃饱吃好远... —— 破局同质化?得让顾客吃得“心里美”! “菜是不错,可吃完总觉得...差点啥?” 这“差点啥”,...
原创 中... 作为一个吃了三十年葡萄的老饕,最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哪的葡萄最好吃?”别急着翻白眼, 咱今...
原创 台... 这款月饼藏着岭南人的集体记忆 当广式月饼在各大品牌流水线上疯狂内卷时,台山老师傅们仍守着柴火灶慢炒...
省事!懒人早餐,1个蒸锅出4样... 首先,一人一碗酒酿蒸蛋,既是主食,又是甜品,不用加糖的甜品哦! 酒酿,北方可能叫醪糟或米酒,老祖宗传...
手把手教你做这个麻辣鲜香的水煮...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道让我魂牵梦萦的家常美味——水煮肉片。这道菜不仅味道麻辣鲜香,而且制作起来也并不...
分享3道秋分前后贴秋膘的硬菜,... 秋分至,昼夜均长,寒意渐起。此时正是“贴秋膘”的好时节,通过食用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身体储备能量...
民间工艺+地方特产 “村博”逐... 近年来乡村博物馆数量增长迅速,“村博”作为文旅领域的热门选择,逐渐“出圈”。各地的乡村博物馆里,满满...
运河观察|“老家河南”如何破圈... “从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到华夏古都、中国功夫、殷墟甲骨文等重大文化IP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
江门市台山市美食旅游休闲全攻略... 清晨的阳光斜照进台山市端芬镇的浮月村,碉楼的影子在稻田上拉得细长,阿婆坐在骑楼廊下搓着糯米粉,准备做...
秋分吃饺子,首选这4种馅,比韭... 1.虾皮时蔬馅饺子 2.猪肉虾仁馅 3.茴香鸡蛋馅饺子 4.黄瓜鸡蛋馅饺子
扩大黔货“朋友圈”,苗乡风味如... 秋分时节,武陵山区腹地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珍珠花生堆成小山,智能化养殖场内...
外国游客颐和园内突然昏迷倒地,... 新京报讯(记者吴梦真)9月18日,北京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内,一名外国男性游客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正在园...
创意晒秋庆丰收 50米玉米巨龙... 9月22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西递古村落迎来晒秋盛景,一条由玉米堆砌而成的50米长巨龙蜿蜒于西递牌楼...
国际连锁酒店品牌排行揭晓,锦江... 在风云变幻的全球酒店业版图中,一份权威的榜单往往能揭示行业的格局与未来的趋势。根据国际酒店业权威期刊...
哈尔滨市香坊菊花展热度飙升,带... 记者从哈市香坊区政府获悉,第22届菊花展开展以来持续火爆,在菊花展成为哈市秋季旅游“顶流”的同时,也...
600余尾宫廷金鱼“游进”恭王... “府苑挹趣——恭王府2025年金鱼特展”正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现场汇集了50余种、600...
记者见闻:市民游客共享光影盛宴... 以“点亮上海”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自开幕以来,在社交网络上频频冲上热搜。市民游客不约而同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