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秋的一轮明月,总是牵引着中国人的万千思绪,映照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绵延至今,中秋节不断发展和丰富,形成了众多独特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玩花灯、饮桂花酒等。中秋节也成为了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中秋文化对华人影响巨大,“团圆、幸福、甜美、统一、和谐”已经成为中秋文化的内涵和主旨,而月饼也就成为了这一文化内涵和主旨的载体。临近中秋,月饼是中秋必不可少的吃食,那么,全国最好吃的月饼都有哪些?有你家乡的那款吗?快来看看吧!
广式月饼,是广东省汉族特色名点,起源于清光绪15年,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一种月饼。以皮薄、馅足、松软、香甜、上档次等特点,赢得老少男女的一致喜爱。威震四方的五仁月饼即是出自此派系。五仁月饼好多人的噩梦,北方人的脑海里会出现红绿丝、硌牙,吃一口是需要勇气的。不过这锅,广东人可不背,因为人家压根就没吃过。正宗的广式“五仁”,只有杏仁、核桃仁、芝麻仁、橄榄仁、瓜子仁。
种类代表:莲蓉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水果月饼、叉烧月饼等。
传说古时候某年北京闹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广寒宫中嫦娥仙子命专门为她捣仙药的玉兔下凡,救治疾苦百姓,即兔爷。兔爷用红白两种药治好全城百姓后返回月宫,这两色药便演成自来白月饼、自来红月饼。京式月饼,是北方地区月饼类食品的代表品种之一,花样众多。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2:3,重用麻油,口味清甜,口感脆松。
种类代表: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苏式月饼起初名为“酥式月饼”,后演化为“苏式月饼”。属于苏式糕点,皮层酥松,色泽美观,馅料肥而不腻丰富多样。苏式月饼的馅料分为甜咸两种。甜月饼以烤为主,而咸月饼则更偏向烙。它的酥皮白色中泛着金黄,看上去非常有光泽,咬一口酥中带香,必须用水接着吃,不然扑簌簌掉的哪都是,满口生香,酥到掉渣。
种类代表:清水玫瑰月饼、精制百果月饼、白麻椒盐月饼、夹沙猪油月饼等。
滇式月饼起源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可谓是后起之秀,凭借云南鲜花饼制霸全国。滇式的饼皮酥而不散,有“硬壳月饼“的称号。它最擅长就地取材,把云南当地盛产的鲜花和云腿(宣威火腿最好的部分)都包进了月饼里。云腿馅还和玫瑰或蛋黄甚至松茸强强联手,包在了一起,人气随之水涨船高,走出了云南本地。
种类代表:鲜花饼,云腿月饼。
潮式月饼又称潮式朥饼,本字膋饼。朥字即膋的俗写,指动物油脂。用猪油掺面粉作皮包甜馅烤焙熟的饼便是朥饼。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糕类名点,属酥皮类饼食。主要特点是皮酥馅细,油不肥舌,甜不腻口,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其按内馅种类可分绿豆、乌豆、水晶、紫芋等种类,内核则包括蛋黄或海鲜等多种。
种类代表:绿豆沙月饼、芋饼、腐乳饼。
晋式月饼是以山西地区为代表的月饼种类。山西月饼起源于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为中国历史较早的月饼制作地之一。晋式月饼在配料上一般以胡麻油、黄豆油、红糖、鸡蛋和红豆、红枣为主,经烘烤和锅烧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除此以外,还有提浆月饼、混糖月饼、夯月饼、细皮月饼等种类。晋式月饼,蛋月烧,源于山西传统蛋皮月饼,口感介于蛋糕和曲奇之间,饼皮松软,香味十足。
种类代表:双合成月饼、神池月饼、郭杜林月饼、丰镇月饼、大同月饼。
起源于安徽省徽州的徽式月饼,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加工制成。饼馅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新鲜猪板油和白糖而成。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梅干月饼有股淡淡的清香,营养很丰富。
种类代表:梅干月饼。
今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钱怎么这么难赚?不赔钱都是阿弥陀佛!这种现象准确地说,在三年疫情之后,一年不如一年。老百姓拼尽了全力也赚不到钱,经济状况让人头疼。中国人的情感与欲望,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含蓄而隐忍的。很多说不出的话,都被揉进了各种看似繁琐而古老的仪式之中。有人说,每次回家就相当于看了次心理医生,又是一年中秋时,让我们放下所有的一切,回家过个团圆中秋。
中秋吃月饼,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月饼样式和中秋风俗,有延续传统的,也有创新特色的,月饼千千万,唯独情感不会变,混知美食在此提前祝大家阖家团圆,顺顺利利,平安顺遂,好运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