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郎酒试制生产出了浓香型白酒“郎泉大曲”,兼香型白酒“蔺泉酒”也同时期面世。这是后来郎酒实施酱香、浓香和兼香“一树三花”战略的历史源头。
去年郎酒正式发布酱香高端、兼香大众的“两香两优”战略,事实上抛弃了浓香。
作为浓香重镇的四川酒企,郎酒因地处赤水河畔酱香酒的核心产区,与茅台、习酒等品牌比邻而居,在产品香型的选择上天然会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纠结和兼顾完全可以理解。
2023年郎酒营收超过200亿,超越古井贡酒,和邻居兼对手的习酒差不多,客观来讲,业绩很不错。
一喝充王,万事吉祥
郎酒是一家愿意花巨资和咨询公司长期战略合作的酒企,也因此,它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一直都在谋求更快的发展,定位也与时俱进而不断调整。
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这又回到很难说清楚的“变与不变”的哲学话题。变与不变,都是因时因势而定,考验的还是决策者的智慧。
回想一下,十几年前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的红花郎,其时借助央视春晚的独家冠名活动,红花郎和春晚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了强关联,两大品牌成功进行了绑定。2011年郎酒营收突破百亿,其中一半的贡献来自红花郎。
当红花郎成为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之时,却没有持续发力,无论其时企业内外遭遇了什么,其实都应该沿着已经累积起的品牌资产继续前进。
试想一下,如果郎酒一直将红花郎当头牌,它可能早就是百亿大单品。
时间线能说明一些问题。
红花郎亮相的是2009-2011年春晚。
2011年春晚亮相结束之后,郎酒浓香型战略品牌“郎牌特曲”宣称“以做超级大单品为己任”。2021年,郎牌特曲上市十周年发布“郎特上市10周年纪念酒”,选用的是浓酱兼香型酒体。
郎酒官方统一宣传口径:从浓香“利刃”到兼香“新贵”。想必其时兼香的产品战略已经确定,只是未曾发布。
2023年2月,郎酒正式推出兼香百亿战略,“到2030年,浓酱兼香型白酒成为兼香领导者”。
“成为某某品类领导者”,这是典型的定位思想,从一众与特劳特咨询公司合作的企业推出的广告就能看出,其话术都差不多是“某某领导者”,“销量遥遥领先”。
消费者怎么来评判一个产品和品牌的好坏,最直观的就是第一的销量,第一的行业地位。这没毛病。
郎酒在酱酒方面现在还处70亿阶段,离百亿还有一定距离。其竞争态势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前几年看准飞天茅台留下的高端价格带而推出的青花郎,现在又被茅台1935强力阻击,茅台1935上市700天,营收已过百亿。
郎酒希望复兴红花郎,恢复其过往的荣光。但是,时势已变。
茅台王子、迎宾,国台、习酒等众多的品牌已经在打白刃战了。再牛的红花郎,要重现十多年前的风光已经很难了。
郎酒一直在寻找突破。
先是借势茅台的“两大酱香之一”的宣传口号,这里插一句,这句话经常被咨询界拿来说定位,我以为这不是定位,而是宣传口号,是一句典型的“傍大款”策略,借势茅台以抬高自己。这样的传播,当然会引来同行的反感。
郎酒随后又推出“庄园酱酒”定位,学习世界知名酒企业的庄园概念。这是中国知名白酒企业第一个提出庄园酱酒的定位,这的确是一个“第一”的概念。
在茅台一家独大的酱酒领域,郎酒短时间难以做到第一,或者说只要茅台自身不犯错,郎酒就没有成为第一的机会;而在品牌林立的浓香领域,光是同为四川就有五粮液、泸州老窖1573等强敌,要成为浓香第一也几乎不可能。
第一的思维驱动创新,于是郎酒推出了浓酱兼香的产品。
目前,兼香大概有400多亿的市场规模,郎酒的目标必然是“中国兼香白酒第一”。兼香禾酒的市场认知不足,也很分散,市场要发展到酱香和浓香的规模,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甚或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
赵崇甫/品牌战略专家,中国最懂定位理论和超级符号的实战家之一,用定位思想和超级符号方法,赋能品牌健康成长。
曾任知名上市公司高管,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品牌顾问,正式出版《品牌营销非常道》《微论品牌》《品牌的战争》《身边风景》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