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近期发布的系列通告,我们不难发现,赵一鸣零食这一迅速崛起的零售品牌正面临着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信任的双重考验。具体而言,汕尾市城区与揭阳市榕城区的赵一鸣零食店分别销售的奶油味瓜蒌籽与酱花生(川香麻辣味),均被检测出大肠菌群超标,这一消息无疑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而就在不久前的8月23日,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的赵一鸣食品店所售的开口松子,又因过氧化值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而被通报,这一系列事件似乎预示着赵一鸣零食在扩张之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面对频发的质量问题,赵一鸣零食的客服虽已向媒体表示已记录并反馈相关问题,但公众对于其产品质量控制的疑虑并未因此消散。事实上,自赵一鸣零食凭借低价策略和加盟模式迅速占领市场,门店数量激增至7500余家以来,关于其产品质量的投诉便如影随形。从黑猫投诉平台上的超400条投诉记录中,我们不难发现,手剥笋、薯片中的异物,鳕鱼肠中的毛发,海带中的胶带,乃至沙琪玛中的石子、黄桃罐头中的霉斑等,种种触目惊心的质量问题让人不禁对赵一鸣零食的供应链管理产生质疑。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产品多出自消费者并不熟悉的非知名品牌,这更凸显了赵一鸣零食在选品与品控上的疏漏。
此外,赵一鸣零食还深陷“称重猫腻”的舆论漩涡。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赵一鸣鬼秤”成为了热门话题,众多消费者纷纷晒出自己在赵一鸣零食门店遭遇的称重缺斤短两、错标售价等不公待遇。其中,一位消费者的亲身经历尤为引人关注:他将自己当日购买的8款零售商品重新称重后发现,门店分量竟不足实际分量的一半,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加剧了公众对于赵一鸣零食的信任危机。
回顾赵一鸣零食的发展历程,这家起步于2019年的品牌,在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从江西宜春到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扩张,并与零食很忙完成战略合并,成为国内量贩零食市场的佼佼者。然而,随着门店数量的激增,其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在保持快速扩张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体验的双重提升,成为了赵一鸣零食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信息综合自极目新闻、消费日报及南方都市报等相关报道,力求全面反映赵一鸣零食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