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不少年轻人
常戏称自己是“面包脑袋”
贝果、欧包、碱水包......
见啥爱啥,一顿能塞俩
但很多老年人则更喜欢吃馒头
甚至顿顿离不开
那么问题来了
从健康和营养的角度来看
长期吃面包和长期吃馒头
到底哪个更好呢?
面包VS馒头
要分胜负,先搞清差异
面包和馒头都是主食,它们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碳水化合物作为身体的供能来源。在基本功能这一点上,它们二者没有多大差异。
它们的差异主要在于:
第一,面包是烤出来的,馒头是蒸出来的。
第二,面包制作过程中,除了和馒头一样要用到面粉(通常是高筋粉)、酵母、少量盐之外,通常还要用到牛奶或淡奶油、鸡蛋、黄油或植物油、较多的糖等。如果面包是带馅儿的,还需要用到相应的馅料,如肉松、水果/果干、豆沙等。
做法和基础原料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风味不同。添加的食材和馅料的不同,也决定了面包和馒头总能量的不同。添加了糖、黄油/植物油和牛奶或奶油等,使得面包的热量通常要高于馒头。
从基本的营养功能上看,这一局的pk,应该算馒头胜出。毕竟,能提供同等量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少摄入点能量是更明智的选择。
面包VS馒头
谁的营养更丰富?
热爱面包的朋友可能会为面包鸣不平:即便是热量高一点,但面包花样丰富、馅料可以无限发挥,营养更多样化啊!
但别着急下结论,馒头也在不断进化。
一方面,绿豆面、黑米面、小米面、玉米面做成的各种杂粮馒头物美价廉,不仅方便,还能补充白面馒头所缺失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 B 族维生素。
看来,食材多样性方面的比较,面包和馒头完全可以打个平手。
升血糖
馒头和面包谁更快?
无论是面包还是馒头,影响血糖生成指数的关键并不在于名字叫什么,而更在于食材成分、耐咀嚼度等。
如果食材中有粗杂粮,或者口感较硬、耐咀嚼,则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反之则较高。
想控糖
可以这样选
在选择面包、馒头时,如果想要对血糖控制有帮助,建议大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01选硬一点
无论是面包还是馒头,口感质地硬一点的,总归比口感软糯、入口即化的更不容易消化,血糖生成指数也就不那么容易升高。
02选“杂”一点
选择以全麦、燕麦、黑米、藜麦、南瓜等为部分原料加工的粗杂粮面包或馒头,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由于粗杂粮中富含膳食纤维,也能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对控制血糖水平有帮助。
03选“短”一点
挑选时注意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没有夹心、原料简单、配料表较短的面包或馒头,以免摄入太多添加糖、油脂或其他食品添加剂。
▼
▼
别拿“拉肚子”不当回事!近期这种腹泻,可能会要命……
胖也要“胖”对地方!这2个部位胖,其实是好事!
快看!孩子出现这几种情况,真的有必要测骨龄→
* 点击标题查看文章内容 *
来源:科普中国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温医大附一院综合编辑整理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微信平台又双叒更改了推送规则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不会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