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何以“出圈”?
当下,以“县域游”为特色的下沉文旅市场迸发出超预期的消费活力,越来越多的小众城市成为比一、二线城市等传统旅行目的地更耀眼的存在。
4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对2023年度文旅经济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给予表扬的通报》,对2023年度推动落实文旅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10个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并享受相关正向激励政策。长汀县因文旅交融“火”出圈,晋升成为“县域游”消费新宠,榜上有名。
长汀何以破圈受宠?如何实现“新宠”变“爱宠”?
(一)
有人说,现在的游客旅游方式从观光转向了体验,他们不仅是体验当地的景区,更多是触碰当地文化、感悟历史、增长阅历、调养性情、提升认知,自觉与当地社会和民众接触、交流,甚至尝试过当地人的生活。
长汀,自736年置汀州始,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让这座小城,成为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的古城古镇,连续四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如果想一城遍览历史、客家、红色、生态四位一体的人文景观,那此生定要去一趟长汀。
这里,枕山临水,处处弥漫着汉唐遗风、中华神韵,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代古城墙坚实巍峨、汀州试院古朴而庄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店头街古韵悠长……唐代名臣张九龄,宋代理学大家朱熹、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大词人辛弃疾、大诗人陆游,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旅行家徐霞客……都曾被这块土地深深吸引,留下珍贵的足迹。
这里,风情浓郁,独具古典韵味和客家人文气息,是世界客家首府。中原文化的标本因客家母亲塑像矗立汀江边,“闹春田”“打石佛”“百壶宴”等客家人的喜庆欢乐,在此传续。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口中的“中国最美山城之一”因“江南第一雕花楼”大夫第、汀州八喜馆等客家建筑,别具一格。“中国客家菜之乡”因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闽西八大干之一的豆腐干以及108道豆腐宴、6道中华名小吃、34种福建名小吃,更具特色。
这里,举世敬仰,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1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闪耀着红色文化的璀璨光芒;13位长汀籍开国将军,受世人颂扬;红军在此开创的诸多个“第一”,彪炳史册。号称“红色小上海”,是中央苏区创立的唯一一个市级红色政权汀州市。周恩来盛赞,“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
这里,山清水秀,一棵香樟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见证了“火焰山”转变为“花果山”的传奇历程,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也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
(二)
长汀为何能破圈受宠呢?
以“多元文化”为引爆点。深挖长汀国家历史名城、世界客家首府、红军故乡、生态之城等文化“富矿”,触发文旅“爆点”,比如,打造首个以唐宋风为主题的“客家民俗乐园”项目,以NPC伴游模式带来客家人生“八大喜”沉浸式互动体验;在三元阁上演的《穿过小上海 遇上纪晓岚》开启时空对话歌舞,深情讲述古城风土人情与历史;在汀州文化创意园举办“汀州说媒”舞台,实现客家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嫁新风交织结合。
以“特色景区”为支撑点。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涵盖了特色旅游村、红色记忆村、传统文化村、田园民宿村和非遗民俗村等乡村旅游热点,满足了游客走进美丽乡村、乐享田园生活、体验农事乐趣,品鉴农家美味的文化旅游新需求。比如,具有溢满乡愁的丁屋岭、乌篷摇曳的曲凹哩码头、风景优美的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清爽一夏的汀江源“天下客家第一漂”、令人酣畅淋漓的丛林越野体验基地……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以“贴心服务”为着力点。竭力打造个性化、特色化、暖心化服务,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比如,建立古城内部各景点无缝摆渡接驳,畅通旅游景区与等级公路的连接;深入实施“诚信长汀”建设,引导民宿、酒店、旅行社、商家等市场主体规范经营行为;统筹全城让出1500余个车位,制作“城发停车”小程序,实时更新景区附近停车场名称、位置、泊位情况等;动员全县100余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微笑志愿服务”活动,为长汀增加温度。
(三)
县域旅游的火爆,看似偶然,但其实也自有道理。首先,县域往往自带“逃离城市,回归田园”的美好滤镜,吸引力强。其次,县域给予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更好。第三,社交平台的发达,让那些隐藏在县域的美景、美食等资源被更多人看到。
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全国旅游市场强劲复苏这波风口上,长汀文旅产业是迎风绽放、乘势而上,还是成为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一要营造“入脑入心、来了还来”的旅游体验。主动而为,有规划、有部署地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整合各种旅游要素,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旅游全产业链。比如,因地制宜开发差异化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传统饮食等以及夜间经济、特色演艺和沉浸式项目体验等旅游新产品,培育研学、康养、度假、赛事、影视等旅游新业态,真正让长汀实现“处处有美景、步步有文化”,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二要塑造“热情好客、团结诚信”的城市形象。大力发展与旅游业相关配套服务保障,比如改善交通,在高铁、长途汽车、自驾、县域公共交通等方面做到能有则有、顺畅接驳;完善景区餐饮、停车、卫生间等接待设施,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严打假冒伪劣商品销售、酒店哄抬价格等市场乱象。地方可以小,景点可以小,但服务和体验感不能“缩水”“打折”,让性价比高、独具特色、有松弛感和人间烟火气成为长汀的名片。
三要打造“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宣传格局。用好、用活、用足宣传营销手段,提升长汀文旅的受众面和辐射面。积极策划参与文旅展览、专项推广、联合广告投放等推广活动,依托智慧运营中心技术支持,加强融媒体中心创作力量,用好长汀“网红”资源,推出长汀旅游攻略和软文,创作一批长汀元素的原创歌曲、短视频,制作一批展示长汀非遗、美食等特色文化的宣传片;同时加强与字节跳动、小红书、携程、乐途等网络平台的战略合作,持续提升长汀知名度、美誉度、曝光度。
昙花一现的热度终究不是真流量,唯有人气与口碑兼得,让游客常来常新,不论大小,这座城市才是真出圈,并且能一直“红”下去。
来源:龙岩宣传
网编:兰美霞
编审:张 婷
审核:陈隽文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上一篇:这一站,济南!马上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