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在连着几日的骄阳烈日后,广州最近又迎来了连绵的阴雨天。湿哒哒的环境,对广东人来说已经是“常态”,即使不在雨季,“湿气”也时常伴随。好些人来到本地后容易出现身体不适,不是关节酸痛,便是皮肤容易起小水疱。这些小问题一熬过“湿热季”就能好,可到来年便“卷土重来”。
因此,在广东 待久了,人们自然就学会了喝“化湿茶”,煮“化湿汤”。这其中有一种化湿食材,它本身是个“慢性子”,却特别适合岭南人用,这就是老广们爱用的“薏米”,又叫薏苡仁。
利湿除“痹”
其实,数百年前到岭南来打仗的北方士兵们就已经遇上了同样的问题。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大将军马援曾带军南下,在山林地带时遇上雨季,士兵们受湿后个个浑身酸痛,提不起劲。好在当地人及时送上薏米汤,才让这支军队恢复了战斗力,打赢了仗。
当地人在长年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发现,薏苡仁对于因湿热造成的关节肌肉酸痛特别有效。《神农本草经》中说薏苡仁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此外,薏苡仁还有利湿排脓的作用,对各种皮肤问题也有帮助。古时女子长“瘊子”(类似如今的扁平疣)时,还会喝薏苡仁汤以美容,有消疹美白的作用。
“慢性子”
在诸多利湿药里,薏苡仁算是个“慢性子”。这一方面是指它的效力和缓,要多用、久用方能见效;另一方面,它也特别有“耐心”,能够缓慢地消磨体内的湿邪,适合湿邪困体、缠绵已久的情况,因此尤适宜长年湿邪弥漫的岭南地区使用。
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体质偏热的人可以直接用生薏苡仁煮水(30g以上),还可配上车前草、茵陈等利湿清热药;而平素体虚易腹泻的,则要用炒过的薏苡仁,熬粥或是煮糖水,性质会更温和,以免伤及脾胃。
招募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志愿者通知
您好! 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固本抗敏方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复发的临床研究”的课题。本项研究已经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由广东省中医院具体实施。现诚招慢性荨麻疹志愿者参加本项临床研究。
【基本条件】
①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6周,近2周反复发作者)。
②年龄18-65岁。
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如果您或您周围有人符合以上的各项条件,并且愿意参加本次试验,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何梓晴医生
联系方式:工作日可直接至东区七楼皮肤科12号诊室咨询,或通过电话18520496633联系(也可直接添加下方微信,请注明为有意了解研究的荨麻疹患者)
注:参加的志愿者需要能一月至少到本院复诊两次,胆碱能性/人工性荨麻疹患者暂不宜参加。
“话说补土”精华集合
《养脾胃》丛书再版啦!更有90周年院庆版之《厨房里有“药”方》,全新内容更生动!
两本套装更优惠哦!
扫码购书
专家介绍:卢传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