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一年端午时。此时此刻,也许你正围在餐桌旁和家人团聚,享受着家乡的美味。也许你还是单身在外,品尝着思念的滋味。而我正在电脑桌旁,记起童年端午的味道。
做为七十年代生人,那时的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富足。一到端午节,家人会提着篮子到街上买一点猪肉,买上几个包子和几根油条,再配上自己包的粽子和麻球,就是那个时候端午全部的味道。
后来,慢慢长大后,餐桌上的食品慢慢丰富起来,但是大多数还是自给自足,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钱拿来买更多的食品。那个时候,到端午节时,餐桌上慢慢就有了炒田螺,红烧泥鳅等自己到田里找来的美食。随着时间流逝,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些在田地里找到的原生美食,依然深受大家的喜爱。
再后来,出去读书了,慢慢的感受着别的地方的端午的味道。包子,油条,粽子,麻球依然是端午的主角。炒田螺在桌子展示着大家对它的喜爱。桌子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了,有着各种各样的鸡蛋摆上桌,包括,煮鸡蛋,表面涂上红色,茶叶蛋,炒鸡蛋,还有皮蛋。还有用醋腌制过的蒜瓣,我依然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吃过的酱菜,没有想到大蒜除了配着菜炒,还可以那样腌着吃。除了这些当然得有大菜上场。那就是我们的特色菜,泥鳅文葫子。这是用我们自己到田里抓的泥鳅配上这个季节的葫芦瓜先炒后用慢火文出来的美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上桌连菜带汤都会被喝光。
现在,出来工作了,走过了很多的城市,在外面也过了很多的端午节,品味了多地的端午习俗,发现除了粽子之外,其它的各有不同。过了多年之后,突然回头,猛然发现,其实端午最好的味道,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吃油条,啃包子,一起聊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