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作为一个从明朝就开始修建的“皇家宫殿”。
如今不光是北京市的地标性代表建筑物和历史文化象征,更成为了拉动北京旅游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因素。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就近些年来,故宫的旅游门票收入基本是年年增长。
最高可达一年9亿元,最低也超过了7亿元。
不仅如此,故宫在2019年的时候可谓是达到了接待游客的最高峰值。
一年到头下来总共有超1900万人次去参观故宫。
尽管当时故宫已经对日客流量进行了严格管控,但人家依旧是创下了历史最高。
可话说回来,不管有多少人对故宫“心驰神往”,想去亲身感受一下我们历史上明清两朝的兴盛衰败。
但只要是到过故宫且买门票进去的人,看到的像慈宁宫、御花园以及武英殿等等,基本都属于同一块区域,那就是“85%的开放区域”。
也就是说这些地方都是被后人所修缮完毕之后才对外开放的。
而剩下15%的一些宫殿,才可以称得上是“原汁原味儿”的皇家宫殿。
那故宫里到底有哪些地方是神秘的“未开放区域”,而这些地方始终不开放的原因又是为何呢?
故宫未开放区域
说起故宫中从始至终都未对外开放过的地方,首当其冲肯定就是“冷宫”了。
但对此我们要明确这么一点,这个所谓的冷宫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宫殿。
而是一类基本上无人问津且处在故宫边边角角的破旧房子,像景阳宫、北三所以及位于故宫最边缘的乾西四所,就是故宫中最“出名”的三大冷宫。
而这些宫殿之所以被统称为冷宫。
一方面是因为在明清两个朝代中,它是一些因个人问题或家族问题而被皇帝“发配”的嫔妃所居住的地方。
比方说明朝的王恭妃、曾受到清朝道光帝宠爱的彤贵妃。
以及后来被那慈禧老太太打入冷宫的恪顺皇贵妃,也就是珍妃,都是当时冷宫的“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冷宫从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但被冠以该名号的宫殿,可以说是随着皇帝和朝代的更换而一直在变化着。
这主要是因为每朝每代的皇帝所生活和办公的地方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冷宫的位置是会随着“故宫中心”的位置而变化的,但变化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偏僻”。
而这个偏僻也就是冷宫名称由来的第二个原因。
因为这些地方确实离“故宫中心”比较远,相比之下没那么多人气儿,自然就成为了“冷清”的代表。
而原本这些地方就已经受到了包括宫女和太监在内的所有宫内人的冷落,日常的打扫、修缮等工作也得不到有效进行。
再加上住在这里的正主基本不是被皇帝痛恨就是被皇帝冷落的嫔妃。
她们的最终结局不是在这里病死就是在这里冤死恨死,这些妃子们原本就是因为”得罪“了皇帝才被弄到这儿来的。
宫里的人即便还想管她们,那也是有心没胆,这不明摆着是和皇帝作对吗。
所以,住在冷宫里的人一日三餐就无法得到保障,更别提居住地方还有人能打扫。
何况历代王朝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那封建思想可以说是极其严重。
嫔妃死在这儿,老鼠窜过去都得打两个嘚瑟,就更别提人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无人踏足之地。
而除了冷宫之外,故宫中还有两大宫殿如今也成为了未开放区域:养心殿和延庆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地方可不是和各大冷宫一样处在故宫的犄角旮旯。
在明清两朝也并非是冷清之地,相反,这两个地方恰恰是从雍正到溥仪的八位皇帝当朝时的最中心。
养心殿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极佳,好到什么程度呢?
建筑面积共15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总体来说不是分为内廷和外朝两个部分吗,那外朝顾名思义。
就是当时国家有什么重大活动、庆典以及大型聚集礼仪的举办之地,而内廷则是皇帝、皇后等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对故宫布局多少有点儿了解的人可能知道,内廷可以说是故宫的重点和中心之处。
而内廷的正中心坐落着包括坤宁宫、乾清宫以及交泰殿这”后三宫“,而养心殿,正正好好就处在乾清宫的正西侧。
不仅如此,这个养心殿相较于其他宫殿来说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独立”。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
养心殿整体是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儿,四周都有红墙维护不说。
关键人家的南北长度超90米,东西宽度约81米,整体的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7000平方米,乾清宫在他面前跟迷你宫殿没啥区别。
加之这个养心殿自从1537年被修建好之后,后来又被雍正、乾隆以及同治三位皇帝又大修了三次,其中不管是大的装饰还是小的点缀,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国内最高水平。
即便成不了“金碧辉煌”,那雕栏玉砌也是有的,因此这个地方也被老百姓称之为“皇城之中的皇城”。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心生疑惑,说这个养心殿当年究竟是干嘛使的,为何能有如此高的规模呢?
要说这个养心殿主要分为正殿、后殿、东西两暖阁以及体顺堂、燕喜堂和三希堂这几个部分。
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当朝皇帝的日常理政以及起居生活。
而在这些大殿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东暖阁和西暖阁了。
我们经常在一些宫斗剧中能看到关于皇帝召见大臣议政的情景,而这个地点正是西暖阁东墙的一个小门里。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内廷甚至是整个故宫中最为秘密的地方,除了皇帝和大臣,基本没人能够踏进里面半步。
而同样重要的东暖阁相比之下就没有那么“保密”了。
我们之前说过养心殿里还负责着皇帝的起居,而这个所谓的“卧室”,其实就是东暖阁。
东暖阁原本就是皇帝用来进行日常休息睡觉的地方。
并且从雍正开始,每一位清朝的皇帝几乎都要对东暖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确保这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能够形成自己的专属风格。
但这个东暖阁从光绪帝在位时期,可就大变样儿了为何呢?
咱都知道光绪当皇帝的这段时间里,那身边可以说是三步之内必有一个女人存在——慈禧。
而慈禧这个后宫王者后来不是非得插手国家大事儿吗,光绪就把东暖阁改成了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
除此之外,养心殿或是东暖阁还承担着一个比较重大的任务,那就是开笔祈福仪式。
所谓的开笔祈福,简单来说就是从雍正时期开始的一项“题字典礼”。
在每年的元旦这一天,当朝皇帝必须要在养心殿书写一些例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祈福的吉祥话语,以确保来年整个国家能够平安顺遂。
而这个提笔写字的祈福仪式原本只要在养心殿内进行即可。
但从乾隆开始,这位皇帝就专门把东暖阁的西南边儿,又隔出了一个小空间,用来专门进行元旦开笔典礼。
所以,鉴于这个东暖阁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大大小小事情来说,这个地方也算得上是“城中城”养心殿里的“小城”了。
值得一提的是,养心殿并非从未对外进行开放过。
只不过从2015年开始,这个地方闭馆大修了好几年,而如今它的开放时间尽管分为了淡旺季,可咱之前说过它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其中还是有一部分区域仍旧“闭门”不见人。
不过单就如今的养心殿来说,不论是这三个字的大牌匾还是正殿面里的“中正仁和”牌匾,也都已经没有了往年的光彩,更多的是破旧与黯然失色。
除了养心殿之外,延庆殿也是皇帝每年必去的一个地方,只不过相比养心殿这么一个大殿来说,延庆殿可就显得过于“落寞”了。
延庆殿是一个位于延庆门内部的一个狭窄小道,虽说它两边也有不少的房屋坐落。
但除了这些房子之外,延庆殿里基本上是没有啥高大的建筑物,也就更别提什么金碧辉煌的装饰物了。
夸张点儿来说,如果不是延庆殿的墙壁上还残留着那么一点儿红漆,咱透过门缝去看看这个地方,它和冷宫其实是没啥区别的。
那话说回来,既然是皇帝所用的地方,为何能如此破旧呢?
其实不管是历史文献还是网络资料,对于延庆殿的记载和描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们只知道这个小殿是清朝历朝历代的皇帝在每年立春时节去进行“九叩迎春”的地方。
也就是说皇帝除了每年为民祈福的时候来这么一下,其他时间压根儿连问都不问,所以也就没什么必要去花钱修缮了。
况且大概从乾隆后期开始,那清朝的国库基本就比没钱多两个子儿,那养心殿坏了点儿啥都没钱修,更别提这个延庆殿了。
总而言之这个延庆殿自故宫成为旅游景点以来,就一直属于“禁地”,从未进行开放,而里面的本真面目究竟是如何,自然也就没人知道了。
关于故宫的未开放区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寿康宫了。
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甄嬛的养老之地就是寿康宫,而乾隆为了能够让生母安享晚年。
可以说把寿康宫修缮的是除了金贵奢华,就是富丽堂皇。
寿康宫与我们之前提到的三个未开放宫殿不同,它不仅坐北朝南,关键是里面所有的装饰品。
几乎可以说是整个故宫之最,就连寿康宫内龙凤和玺的彩画,采用的都是“沥粉贴金”的传统彩画工艺制作而成。
要知道,这种工艺可是被誉为彩画当中的最高级别。
所以,如今的寿康宫更像是一个承载中华传统文物文化的地方,并且直到2015年的时候,寿康宫才对外进行开放。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纳闷,说为何故宫当中要保留一定数量的“禁地”,不让游客去参观呢?难道背后的原因真的是网传那么邪乎吗?
不对外开放的原因究竟为何?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白一点,如今故宫所有的开放区域,并非原始样貌。
也就是说它全都是经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超长时间的修缮,才可以对外开放的。
且鉴于故宫的特殊性,所有的修缮工作基本都是由人为去完成的。
像养心殿这种“城中城”,它原本的格局就大而繁杂,修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如今依旧保留着未开放区域。
而之所以要完全修缮好才可以进行开放,原因也很简单。
就是因为像冷宫、延庆殿这种地方,它原本就非常破旧,再加上故宫当中不是所有宫殿都是砖瓦制成的。
像一些木质结构的房子经过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之后,那是存在一定塌陷的安全隐患的,如果贸然开放让游客去参观,安全问题是我们无法保障的。
除此之外,包括寿康宫和养心殿在内的许多宫殿中,都是存在很多文物的,适当的关闭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手段。
总之,北京故宫作为我国标志性的古建筑群。
如今已经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游客前来置身于清宫中参观游玩,感受当年那个朝代的文化气息。
但不管故宫究竟开放了多少区域,它始终都能将历史最本真的样子一览无余的呈现在大众面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