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文丨酒眼观酒团队
(文接(中)部。上篇我们听到了来自行业的产品改革呼声,中篇我们看到了业内领军板块、优秀企业提前布局的案例,下篇我们与业内智力机构同行,去寻找白酒“产品革命”的方法论。)
03、众智者说:下一站,白酒产品该如何“革命”?
那么,白酒产品该如何“革命”呢?
《酒眼观酒》与业内多名大咖一道,进行了深度交流,为白酒产品未来的发展寻找方向。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白酒当前普遍意义上都是需要进行‘产品革命’的。”杨永华表示,其原因有二:
一是从产品的物质价值转变为产品的精神价值。过去,白酒产品更多的强调的是物质价值,也就是品质和品牌价值。在物质极大丰富且不愁吃喝的今天,白酒的物质价值属性在递减,白酒必须提升精神价值,即生活方式。
从这个层面看,过去喝酒大多以“拼酒量”为中心,酒桌上的主角是酒。而现在,即使是商务接待,喝酒也非常理性了,酒桌上的主角是交流,酒只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不再是主角。这就需要白酒产品能够满足“场景化”消费,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话题,能够借酒促进沟通交流。
二是从历史文化向现代文化(生活方式)转变。过去,白酒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的后背仍然是物质价值的诉求,更久远的文化和工艺技术很难跳出“王婆卖瓜”式的品质推销。
当前,为什么很多酒企和酒商认为“掼蛋”影响了开瓶率和销量?这个问题的背后就说明,白酒产品本身缺少话题、缺少场景、缺少娱乐性和消费者参与感。如果白酒产品能够承载酒桌的话题、场景、娱乐性和参与感,就能让大家沉浸在酒桌上,就不会被类似于“掼蛋”所影响和制约。
从企业的角度看,也就是行业内不同的企业梯队看,不同产业地位的白酒企业需要针对自身产品的消费群体和场景,通过更加精准的定位消费群,忘掉“王婆卖瓜”式的卖点推销,给消费者一个“暖男式”的买点营销,做到不战而胜。
那么,白酒到底该怎么“革命”呢?杨永华给出了四个方向:
其一,一线名酒企业需要在“产品尊贵”和“面子的精神价值”中强化场景。
一线名酒大多消费全体是价值型顾客,要求一线名酒做足产品的生活方式。从健康、内敛的生活态度方面给予更多的“杯酒人生”。而不再单纯地强调物质价值,因为这个群体不缺少商品的物质价值,而是需要透过产品引发更多生活方式的思考。
其二,区域强势品牌酒企需要通过品牌形象塑造产品的面子感和尊贵。毋庸置疑,区域强势品牌要想上位成为一线名酒,必须通过区域的大事件做大传播,尤其是战略大单品的战略传播。
其三,省酒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差异化强化产品的“购买理由”。从产品换代的角度看,省酒最大的短板和弱势是“两头不靠”,即面子低于一线名酒和区域强势品牌,亲民性低于地产酒。这就要求省酒必须通过个性化的差异化强化产品的精神价值。
其四,地产酒要通过亲民的产品精神价值诉求强化“平民的快乐”。相比而言,地产酒的“口粮酒”更能够激发目标消费群的乐观和自嘲,更容易让喝酒变得更轻松,更能体现白酒“制造快乐”的产品精神价值本质。
这四个方向,分级、分层为白酒企业在较为宏观的战略层面给出了思路,价值颇大。
那么,中国的白酒产品未来在细分层面应该怎么调整?华策咨询董事长李童认为,这四个方向必须注意:
第一,首先消费者接触产品是从视觉开始的,因此,产品包装首先要变,要摒弃白酒产品“几十年一个样”的刻舟求剑思维,产品的包装应该与时俱进,要符合时代主流消费者的新审美,需要持续性的对产品包装进行升级迭代。
第二,产品的物质价值从一味的追求普适性的口感和体感,要向独特的风味进行转变,要在酒体上体现产品风味的独特性,培养消费者的风味偏好和风味依赖,突破品质上的恶性内卷,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怪圈。
第三,在产品的定价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红利的逐渐消失,要改变在产品定价上出现的价值不相符的情形,产品价格严重虚高的现象。要真正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追求合理的利润,坚持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物超所值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定价要回归理性,要遵循价值相符的基本原则。
第四,在产品的价值主张方面,要改变一味的强调产品的物质价值的产品智造观,在行业产品质量普遍提升的背景下,要从品牌和文化的角度为产品注入新的内涵,让产品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基本的物质需要,而是在更高的层面去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
谏策咨询总经理刘圣松指出,白酒的“产品革命”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到市场趋势、消费者偏好、技术革新、品牌战略等多个方面。白酒产品未来要“革命”,结合目前的市场变化,有以下七条路径可循:
1、消费升级与品质追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形态的转变,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高颜值、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白酒产品。消费者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标签的产品。因此,企业在关注产品品质提升,满足消费者对“喝少点、喝好点”的消费心理,还需要在满足消费者的新生活、新社交需求上加以创新和引导。
2、产品创新的多维度性。近年行业呈现出品牌集中化、品类集中化、产区集中化的行业现象,白酒产品在品牌价值、品类诉求、产区背书上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和强烈。企业在产品研发中,如何组合好各方面的营销要素,包括消费价值、品类标准、风味特色、产区表达等实现再创新。
3、产品设计创新性引领。白酒企业需要进行产品设计表达的创新引领,以适应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目前,国内白酒的基本包装调性相对传统,中高档产品基本以盒装酒为主,这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在设计理念、工艺实现、文化表达等相关元素上,也与年轻消费群体相去甚远。
4、兼顾年轻化与国际化。白酒产品需要向年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和海外市场。如梅见青梅酒,凭借其自然、纯净的产品特点,以及适中的价格区间,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
5、香型与风格多样化。白酒企业应开发多样化的香型和风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未来,白酒可能不再是单一香型主导市场,而是“融香型”或“混香型”的新格局。
6、健康理念全面融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酒的重视,白酒产品需要融入健康理念,如开发低度、健康型白酒,以满足市场需求。
7、新生代酒品开发。白酒企业应关注新生代酒品的开发,如调制酒、果酒等,这些新兴品类能够更好地与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融合,从而拓宽市场边际。
“白酒行业的‘产品革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刘圣松表示。
国内资深营销人士、赣风传媒首席顾问唐锦华认为,未来白酒企业在做产品规划时,有三个数据是必须要重点考量的。其一,现有相同类产品的市场空间;其二,潜在的产品的市场空间;其三,开创新的产品市场空间。
他从洗护用品、无烟灶台、方太燃具、厨房标准等跨界的产品思维为我们分享了白酒产品革命的基础逻辑——以人为本!这是基础,也是核心。
同时,唐锦华建设性地提出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个方向,建立“为我们所用的消费习惯,是我们企业的最高营销目标”的战略方针,以及高效切割成熟的竞品市场等举措。
唐锦华还表示,梅见这样的新品类、新方向有机会做到千亿规模。“我们需要‘产品革命’或者‘产品创新’,但这个‘革命’,是需要以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准确的市场判断为基础的,而且需要高水平的营销运营思想和认知保驾护航。”
后记:
白酒“产品革命”,实际上是在新时代、新需求、新环境下,大家在为白酒的未来谋出路。
《酒眼观酒》认为,所有的酒类产品的研发,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围绕着“需求”这个核心来展开的。这两大要素,决定着所有酒类产品的生死存亡。但是,“人”是多元的,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审美不一致,非洲人与美洲人的口感不一样,山地人与海洋人的诉求差别大……故而,因地制宜方为正道。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要素都要“因势而变”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色、香、味、格”这条构成白酒品类特征的基础要素是必须要传承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白酒“产品革命”,是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去改变白酒的“外延”,而非决定白酒风格的“内涵”。这一点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目前,白酒的中小企业正在洗牌期被批量淘汰,原因之一便是这些技术力量薄弱,无法及时、精准洞察消费趋势,无法跟上消费需求变化,从而去匹配时代所需要的产品。叠加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土壤贫瘠,文化意识淡薄,无法构建养活企业所必须的基本盘。
白酒行业卷不卷?卷!非主流企业是否有活路?有!消费人群是散乱的,但部分群体也有共性,和相近的需求特点。我们坚定信心、找准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构建自己特有的消费人群,或许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梅见”诞生。
消费者主权时代,白酒“产品革命”的核心就是“尊重”。白酒尊重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尊重白酒的“特性”,双方共建“互惠共同体”,构建基于白酒品类特点价值和商业体系,才是白酒行业和消费者双向奔赴的未来。
声明:
《酒眼观酒》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酒眼观酒》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