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兰区大昌村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
黑白色调的独栋小楼、画风清雅的墙绘、浓郁醇香的咖啡、悠扬入耳的琴声……近日,记者走进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大昌村下辖的溪头村,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国风元素为村庄增添几分古朴韵味。
今年以来,大昌村积极探索农旅文融合发展,吸引海南琴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以古琴为主题,打造集古琴制作、培训、演出,以及古琴博物馆、主题民宿、农家乐等业态于一体的溪头古琴文化村。
↑7月10日,在美兰区灵山镇大昌村,游客通过一幅幅墙绘作品感受独具特色的乡村韵味。
闲置民房改造民宿
“墙绘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经完成了计划的80%左右。”当天上午,在大昌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月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各家农户庭院外围的一面面墙体上,山水、荷花、古琴等元素一一展现在眼前。
“我们以古琴为主题改造乡村,将传统文化与大昌村的特点相结合,让游客通过一幅幅墙绘作品了解村庄和乡村振兴的故事。”海南溪头古琴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市场部副总监李昭阳介绍,改造计划包括楼房进行外立面装修、建设主题民宿、打造庭院经济等。
“一些村民外出工作,房屋就闲置了,项目将把这些闲置房屋利用起来。”大昌村党支部副书记林志雄介绍,目前,大昌村有超30户村民有意出租闲置房屋用于改造成民宿,正式签约改造的有10户,正在改造中的有3户。
厚重的木质大门、宽敞开阔的庭院、干净整洁的房间……刚刚投入试营业不久的琴音溪语民宿是溪头村首家改造完成的民宿,共有9间客房。“除了配有冰箱、洗衣机等基本生活设施外,我们还给每个房间配备了一把古琴,让游客可以体验弹奏古琴的乐趣。”李昭阳说。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位于溪头村入口处的咖啡馆前身是村文化室,文化村项目启动后,这里在保留村民议事厅、阅览室、活动室等功能基础上,新增了餐饮业态。
趁着暑期返乡,村里的大学生陈小娇在咖啡馆当起了兼职服务员,“家乡的变化很大,这一份兼职工作让我既能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还在家门口有了一份收入。”
“过去,我在外打零工,骑电动车上班,往返需要近一个小时,现在我的通勤时间只需要步行两分钟。”在琴音溪语民宿,51岁的溪头村村民黄云霞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房子告诉记者,“那儿,就是我家。”
记者了解到,溪头古琴文化村项目中,有近半职工为大昌村村民。“在参与家乡建设的同时,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文化村项目中负责统筹协调、接待等工作的溪头村村民陈振升高兴地说。
“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古琴博物馆,开设古琴体验和培训课程,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同时打造庭院经济,聘请村民担任‘园丁’,向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李昭阳说。
临高县人社局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让“银发力量”再绽芳华
近年来,临高县人社局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始终遵循“关系在单位、管理在支部、奉献在社会”的党建模式,聚焦“六好”建设标准,加强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的政治引领、管理监督和激励关怀,着力推动退休干部职工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临高县人社局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积极吸纳机关临近到龄退休的在职党员进入退休干部党支部,实现组织关爱“无缝对接”。针对有特殊困难的退休干部职工建立“一人一策”登记台账,全面掌握退休干部生活状况、服务需求状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诉求。
同时,持续加大对党群活动中心、“南海银辉”党建共享阵地、职工之家等平台建设力度,丰富党员学习载体,切实做到学习有阵地、活动有场所、交流有平台。
临高县人社局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书记黄族荣说:“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关心服务作为第一职责,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落实老党员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精神待遇,激发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新活力。”
据介绍,临高县人社局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还广搭平台,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组织退休干部职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禁塑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初心。此外,积极组织各成员单位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共同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系列活动,寻找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黄族荣说:“下一步,临高县人社局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将继续发挥退休党员干部的余温余热,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助力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工作上继续发力,用实际行动积极为社会贡献‘银发’力量。”
转载请注明 “南海先锋”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nhxfbjb0898@163.com
来源:海口日报、临高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