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藏匿于乡间阡陌
看似不起眼却人气爆火的面馆
——阿军面馆
📍萧山区瓜沥镇运东村5组11号
▼
阿军面馆,坐落于瓜沥镇运东村一隅,几个简单的红色大字贴在白墙上,朴实中散发着火红。每至餐时店里都很热闹,有劳作一天渴望裹腹的建筑工人,有总念着一口拌川的“老熟人”,有步履匆匆却想寻找一丝味蕾慰藉的上班族,还有被种草安利远道而来的食客,在这里,百态人生尽收眼底。
一碗面,何以有如此魔力?究其根本,在于那份“量足而质优”的纯粹与坚持。二十五寸巨碗,盛载四两面条,料丰味美,其“实在”之名,常常会令温婉女子亦生却步之念(女孩子两人一碗足以),实则是对食客最质朴的尊重与厚待。问起老板阿军缘由,“村里的人大多干体力活,胃口大,可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走出店里。”
面馆之内,十八般面食各领风骚,性价比高,海鲜之味绝、虾爆鳝之鲜、牛肉之醇、猪肝拌川之香……每一种面皆是令人一试难忘、回味无穷。汤底选用头锅精华,浓郁鲜美;食材皆是当日鲜采,力求本真;面用的是鸡蛋面,Q弹有劲。
说起阿军面馆的面条,每一根都仿佛是味蕾探索的“邀请函”。当面条吸饱了汤汁的醇厚精髓,各种食材在口中交织,味道和谐又统一。若是将面与猛火爆炒的酱料一起翻炒,一根根面上裹满了酱汁,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了。
在众多以传统碱面为主流的本地面食中,阿军推陈出新,不惜成本使用鸡蛋面,10年间历经十余次的精心改良与迭代。如今的鸡蛋面3.0版本,精选自非转基因的进口高筋面粉,融入新鲜鸡蛋的醇厚与营养,再通过十几道繁复而精细的工序精心打造,口感劲道、层次分明。
在经营的十年光阴里,阿军与其女儿携手并肩,在传承与创新间寻找着完美的平衡。他们不仅坚守着对鸡蛋面口感的极致雕琢,让每一根面条都承载着家的味道与记忆,更在品类拓展上不断突破,紧跟时令的脚步,精选应季食材融入创新之中。
阿军是土生土长的瓜沥镇人,10年前他还是在农村家宴上挥斥方遒的“大厨”,而后选择“跨界”在面馆的方寸天地里默默耕耘,用双手把匠心揉进面团里。
从家宴厨师到面馆老板,阿军都是村上的“名人”,但亲切依旧。走进阿军面馆,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喧嚣的吆喝,只有阿军那张总是挂着和煦笑容的脸庞和和穿着厨师服专心做面的身影。
谈起秘方,阿军说倒也没什么特别,“环境干净、食材新鲜、原汁原味,这是我坚持的原则。”如今,在村头不到70平方米的面馆里,每天客人络绎不绝,平均一天能卖出400多碗。我想,真材、真味、真诚,应该就是阿军的“最好秘方”。
“阿军,来碗拌川,想这一口了。”村民们常常带着自家的碗碟,无需预约,无需客套,直接走进这方小天地,享受那份属于他们的专属味道。这里,仿佛是一个被邻里温情包裹的“自家加工厨房”,阿军不仅是面馆的老板,更是大家心中那个可以倾诉衷肠、分享喜悦的朋友。
为保证品质,阿军面馆只做堂食,没有电商品牌的推介,仅凭口口相传。而阿军面馆的名声,早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来自绍兴、余杭、临平等地的食客,因这一碗面的召唤,跨越几十公里汇聚于此。
阿军面馆从瓜沥镇上搬到了村头,但生意并没有因此削减,食客们还是循味而来,跟随阿军那份对美食不懈追求的脚步,继续在这方简朴而温馨的空间里,品味着熟悉而纯粹的味道。
店里还会准备免费的应季小菜,今天是脆爽可口的酱萝卜、明天是清新解腻的小黄瓜……仿佛每天都在开“惊喜盲盒”。小菜根据当季最新鲜的食材,融入独特的腌制与调味制作而成,旨在让每一位宾客的每一次用餐,都成为难忘的回忆。
“我今年50多岁了,大的也不多想,希望有一天能在萧山区中心再开个阿军面馆。”
一个小小的面馆,不仅是阿军和他女儿对传统手艺、对食物味道的极致追求与创新,更是在萧山这片土地上对“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精神的生动诠释。
来源: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