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女导游斥责未购物的游客,并强制游客购物。视频发布地显示为天津。
视频截图
视频中,该导游指责车内乘客:“你们就是这么对待我的是吗?这么热的天我带着你们出去玩,你们一路玩回来都说我讲得好,这样欺负我合适吗?一车50多个人买了900块钱,我赔都赔死了, 那么多人空手出来。我让你们多少买点,不然我和旅行社交代不了。”
见车上无人回应她,该导游继续说:“就在这看笑话是吧,你们倒是说句话,就不能花10块、20块支持我一下,一大半人都不买东西,就这么给你们太原人丢脸是吗?”
“叔叔阿姨我告诉你们,今天不买东西咱走不了,900块我是垫底的,我交代不了。”该导游最后表示,买东西的叔叔阿姨不用下车,没买东西的现在还得跟我下来,什么时候买到1000多块2000了咱们再走。
谁都能明白这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毫无悬念的知道最后结果,导游会被吊销导游证,旅行社会被罚款。
但真心希望文旅主管部门不要在处理所谓舆情上下大功夫,而是真正想办法去解决产生问题的原因。
三伏天,导游带团的辛苦谁都知道,从视频中看到,大家对导游的讲解是满意的,只是因为不购物才引发导游的崩溃。
导游也是血肉之躯,也要食人间烟火,他们在炎热的伏天,顶酷暑辛勤的工作,如果导游因为服务不好,服务不到位被提出批评,被曝光,被处罚,导游不会感到委屈冤枉,而如果出在了购物环节,这就要从根本上去找原因了。
从游客报名时就埋下了隐患,天上不会掉馅饼,哪会有那么便宜的团费?
旅游是消费,是有成本付出的,导游不是圣母,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们只是一份工作,他们也有家庭,他们也有妻子儿女父母,他们也需要生活。
这不是性价比的问题,在旅行社报名时,把团费价格拦腰砍断,在砍到脚底,旅行社为了生存,只能硬着头皮去适应满足市场。
有多少旅行社,多少导游对这样的旅游团其实也是深恶痛绝,但无奈为了生存也只能战战兢兢的把团接下来。希望能有奇迹出现,希望能够收回成本。
如果一个导游因此被砸掉了饭碗,是整个旅游的悲哀。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旅游消费涉及的环节和经营主体众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低价游”问题很难从根源上杜绝。
他认为,究其原因,一方面,“低价游”的经营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旅游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经营者可自主定价,所以通过低价方式诱骗消费者参加旅游项目,尔后通过安排购物或其他收费项目增加消费者支出,从而获取回扣或利益。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过于追求所谓低价,认为会捡到便宜。“实际上,哪个经营者会倒贴钱提供服务?要不降低服务标准、减少服务项目,要不增加收费项目。”陈音江说。
旅游本身就是一个幸福产业,从事旅游工作,是为了给人带来幸福,但是不要用占便宜的思维去参加旅游,害人害己!
上一篇:过节,当然要吃竹盐鸡